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本课选自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疫病的流行与防治、近代疫病的传入与应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与疫病防控。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情况,认识医学成就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在疫病防控方面的贡献。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解疫病与医学成就的历史演变,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探讨我国在疫病防控中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同时,通过研究医学发展的科学性,提升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中国古代疫病的流行与防治特点。强调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分析中国古代疫病的流行周期、分布范围、防治措施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
-重点二:近代疫病的传入与我国应对措施。着重分析鸦片战争后疫病的传入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探讨我国在疫病防控方面的应对策略,如清政府的防疫措施、民间防疫活动等。
-重点三:现代医学的发展与疫病防控。分析现代医学在疫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以天花疫苗的发明为例,展示科学进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疫病传播的复杂性。学生需要理解疫病传播的途径、影响因素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二:医学成就的历史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医学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理解医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联系。
-难点三: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本课涉及历史、医学、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学生需要学会跨学科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历史选择性必修2》教材,以备查阅相关章节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中国古代疫病流行的历史图片、近代疫病传入的记录视频、现代医学成就的展示图表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工具:准备历史地图、时间轴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疫病传播的空间和时间维度。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实验操作台,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预习PPT,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观看关于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纪录片。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古代疫病流行的原因有哪些?”“古代有哪些有效的防疫措施?”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教材和观看纪录片,了解疫病与医学成就的基本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思考的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预习监控和资源共享。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1918年西班牙流感”为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古代疫病的防治措施,如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如何有效预防疫病”,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如“古代如何进行疫苗接种?”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疫病与医学成就的相关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知识。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疫病与医学成就的历史背景和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疫病防治措施”的短文,或设计一个防疫宣传海报。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如《中国古代疫病史》、《世界卫生组织》官网等。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完成相关作业。
拓展学习: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心得。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古代医学史》:介绍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包括疫病防治、药物研究、针灸等领域的成就。
-《世界医学史》:概述世界医学的发展脉络,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