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朱明霞;;禽脑脊髓炎(AE)又称流行性震颤。是一种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快速震颤特别是头颈震颤为特征。
1932年美国首次报道,
1980年广东有疑似报道,
目前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如果种鸡群未予免疫并在开始产蛋后被感染,那么病毒的垂直传播可使子代产生临诊疾病。;;;自然发病在1~2周龄,也可看到出雏时发病。
病鸡精神沉郁、步态异常,特征性病症是头颈部震颤,运动失调或麻痹,后期衰竭。
产蛋鸡群感染后,采食、饮水、死淘率等与正常鸡群均无明显差异,只表现为产蛋率下降,蛋重变小,1周左右开始上升,产蛋曲线呈“V〞字形。
发病期间蛋壳颜色、硬度、厚度等均无异常。;最初表现迟钝,不愿走动;以跗关节或胫部行走;瘫痪于地、羽毛逆立,头颈震颤;;;;;;;AE康复鸡晶状体颜色变浅,形成
白内障,中间为正常对照;成年鸡感染,可引起一过性产蛋下降,降幅
为5%~10%,但无明显临床病症;;;主要病变是腺胃的肌层及胰腺中有许多由浸润淋巴细胞团块所形成的白色小病灶;
成年鸡看不到肉眼变化,有时可见到脑水肿或脑积水。;;;维生素E缺乏:多发生于3~6周龄,主要病变发生在小脑,小脑充血、出血。病鸡瘫痪,飞舞,不能站立,但无头颈震颤病症。
新城疫:病鸡有头颈扭曲、仰头、摆头等神经病症,时轻时重。解剖可见腺胃乳头出血,肠:出血、溃疡。
痢特灵中毒:病鸡飞舞,精神亢进,发病率高,死亡快,有用药史。;MD:发病日龄比本病迟些,一般在6-8周龄后才出现麻痹、瘫痪等病症,两病在临床上容易区分。
VB1缺乏无明显的眼观病变,在病症上主要表现为头颈扭曲、抬头望天的角弓反张状,在肌注VB1后大多较快恢复,可与本病区别。
VB2缺乏表现为绒毛卷曲,脚趾向内侧屈曲,跗关节肿胀和跛行,添加大剂量VB2后,轻者可以康复。;神经型病鸡常因神经损伤而不能站立;病鸡呈劈叉姿势;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病鸡呈观星姿势;很快失去直坐的能力,倒地后仍保持头
向后仰,不断挣扎,两腿作游泳状
;皮下胶冻样浸润;;睾丸萎缩;;VB1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病鸡消瘦、贫血,鸡冠苍白;;羽毛粗乱,绒毛稀少;;特征性病症是足趾向内蜷曲;中趾尤为明显;种公鸡爪向内弯曲,中趾尤为明显;多以飞节着地;脚趾向内卷曲,跗关节着地;;病禽食欲正常,行走困难;最后衰竭死亡;重病雏可见坐骨神经肿胀、增粗;翼神经肿胀、增粗;①饲料中添加蚕蛹粉、枯燥肝脏粉、酵母、谷类和青绿饲料等富含VB2的原料。
雏鸡一开食就应喂标准配合日粮,或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核黄素2~3mg,可预防本病。
②一般缺乏症可不治自愈,对确定VB2缺乏造成的坐骨神经炎,在日粮中加10~20mg/kg的核黄素,个体内服VB20.1~0.2mg/只,育成鸡5~6mg/只,出雏率降低的母鸡内服10mg/只,连用7d可收到好的疗效。;聚醚类抗生素中毒(如马杜拉霉素);①急性中毒:食欲废绝,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脉搏细数。肌肉震颤,阵发性肌肉痉挛。
②慢性中毒:幼雏比成禽敏感。雏禽表现站立不稳,两腿向外叉开,呈八字形,跗关节肿大,严重的瘫痪,并有腹泻。最后倒地不起,衰竭死亡。
成年禽采食量下降,羽毛粗乱脱羽,排灰白色水样稀便,病鸡肌肉震颤无力,腿软瘫痪,呈蹲伏状或侧卧,产蛋下降,破损蛋、软壳蛋和畸形蛋明显增加,蛋壳薄而脆,颜色变浅。病程长的生长缓慢、冠苍白、羽毛松乱、无光泽。
;鸡群发生软脚瘫痪的原因主要有:
〔1〕传染性疾病,如ND、MD、AE、葡萄球菌病、李氏杆菌病、病毒性关节炎、传染性滑膜炎等。
〔2〕营养性疾病,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及局部微量元素缺乏等。
?〔3〕中毒性疾病,如马杜拉霉素中毒、盐霉素中毒等。;1.预防:
(1)加强消毒与隔离,防止从疫区引进种蛋与种鸡。
(2)加强饲养管理,饲料内增加VB1、含硒VE、鱼肝油、VC以增强鸡体的抗病力。
(3)免疫预防:目前有两类疫苗可供选择。;;①一种用1143毒株制成的活苗,可通过饮水法接种,鸡接种疫苗后1~2周排出的粪便中能别离出脊髓炎病毒,这种疫苗可通过自然扩散感染,且具有一定的毒力,故小于8周龄、处于产蛋期的鸡群不能接种这种疫苗,以免引起发病。
建议于10周以上,但不能迟于开产前4周接种疫苗,接种后4周内所产的蛋不能用于孵化,以防雏鸡因垂直传播而发病。
②一种活毒疫苗常与鸡痘弱毒疫苗制成二联苗,一般于10周龄以上至开产前4周之间进行翼膜制种。;①饮水中加板蓝根冲剂,每袋15克,每100只雏鸡1袋,每天2次,连用5~7天。
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3%盐酸吗啉双胍〔对多种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③为防止继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