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思考和练习三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
“地”。
③问题解决——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我只同他说过。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
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超过去年的12.5%”等于说比
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投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是丰收年了。应将“的”
去掉,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了解山区的变化,不是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将“对于”
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语。
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改法有二:一是
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种有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莱”“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
菜”并列。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
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
1/22
“祝贺”为宾语中心语,“热烈”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
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深知”属于动作不强的动词,不能带“过”。
⑧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达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
“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了”。
“语法”思考和练习五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说明用哪类词语充当。
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II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II动宾)
②现状和习惯,II往往束缚人的头脑。(联合,II偏正)
③一年,III三百六十多天。(量词短语,II量词短语)
④康熙皇帝,II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同位II偏正)
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II已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
县发现。(偏正II偏正)
⑥越王勾践,II囚服独自坐在石室里。(同位II偏正)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II未尝不是有益的事。(偏正)II
(偏正)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II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偏正)II(主谓)
三、指出下面句子的宾语和补语。
①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
②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③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I(极其重要)的意义。(竖线右边是宾语,浪线上是宾语中心)
④这些见解道出了I(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⑤树上掉下I(一个)苹果来。
⑥老雷找到了I(他)的同学,安顿好了I住处。
⑦我们走进了I(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
⑧这时已经是I(下午)三点多钟了。
⑨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想I从左边长廊走出去。
⑩一条船可以坐I五十人。
⑩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