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朱婉华教授-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治疗痛风(浊瘀痹).ppt
文件大小:17.89 MB
总页数:8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1.02万字
文档摘要

痛风颗粒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实验结果正常组大鼠右后足踝关节关节腔内干净,滑膜组织无增生,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软骨基质及软骨细胞无退行性变。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组织中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增生,可见血管翳形成,软骨表面细胞脱落,软骨细胞间隙大小不一,有软骨细胞的缺损;雷公藤阳性药物组滑膜炎性反应轻,炎性细胞浸润少,滑膜细胞增生明显;痛风颗粒高剂量组滑膜炎症较轻,可见滑膜细胞增生明显;痛风颗粒中、低剂量组大鼠滑膜增生较少,关节软骨细胞缺损部位可见软骨细胞增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踝关节病理切片经统计学分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雷公滕多甙片阳性组、痛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踝关节病理组织学评分积分值均明显降低。本实验结果表明:痛风颗粒对关节损伤有明显修复作用。四、实验与临床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研究项目“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07BAI20B034)参与单位完成病例数中药组西药组合计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363874南通市中医医院373673常州市中医医院312960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32447苏州市中医医院222547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82957南京市中医医院292756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303060合计236238474四、实验与临床研究研究方案:痛风分期中药组西药组疗程急性期痛风颗粒+新癀片秋水仙碱7天间歇期痛风颗粒苯溴马隆1个月慢性期痛风颗粒伴痛风石+浓缩益肾蠲痹丸别嘌呤醇3个月四、实验与临床研究急性期间歇期总有效率:试验组89.61%,对照组82.20%。总有效率:试验组40.26%,对照组34.21%。慢性期总有效率:试验组61.43%,对照组65.71%。四、实验与临床研究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维持体内血尿酸的正常水平,防止痛风反复发作缓解关节症状,防止病情反复,提高生活质量,合用浓缩益肾蠲痹丸,还具蠲痹消石的功效2011年12月8日课题技术验收会上,专家评审一致表示:该临床试验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全部达到主要技术指标,产生成果水平较高,病例依从性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讨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四、实验与临床研究2011年4月14日在北京小汤山课题成果梳理会上以及2011年12月8日课题技术验收会上,专家评审一致表示:该临床试验完成目标任务,全部达到主要技术指标,产生成果水平较高,病例依从性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四、实验与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实验与临床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四、实验与临床研究五、传承与创新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创新”表现为对固有理论、技术、运用范畴等方面的改进。其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的结果,都应符合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观念、思维模式及其学术特征。传承与创新是中医理论体系发展演变的两种基本样式。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与保障;创新对传承亦具有推动作用,两者之间对立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五、传承与创新顾某,浊瘀痹入院时患足X片及三维图。五、传承与创新患者马某,男,31岁,江苏连云港人。患者5年前出现双手指关节反复红肿热痛,在当地诊断为“痛风”,未正规治疗,间断服用止痛药,病情迅速进展,四肢多发痛风石,多次行痛风结石清除术,病情未能控制,目前全身多发痛风石,包括头面部、耳廓、四肢关节,双手及双足多处溃烂,可以看见跟骨,关节畸形,疼痛无法站立。五、传承与创新“益肾蠲痹丸”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老药,我们创新应用,配合痛风颗粒具有显著的蠲痹消石的功效。滑膜组织增生软骨表面剥脱使用益肾蠲痹丸后,滑膜组织炎细胞及纤维素渗出减少。使用益肾蠲痹丸后,软骨细胞增生修复。使用益肾蠲痹丸后,软骨细胞缺损部分可见软骨细胞增生修复。五、传承与创新陆某,浊瘀痹治疗一月后,前后对比照。五、传承与创新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20天患者卫某,男,67岁,江苏南通人。患者8年前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间断服用西药对症治疗,病情迁延。1年前双足踝部痛风石破溃,溃疡面经久不愈,下肢皮肤紫暗发黑,1月前双足红肿热痛加重,破溃处流出暗红色恶臭液体,通大附院建议截肢。患者来诊时:双足皮肤紫暗发黑,局部可见5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最大8×6cm,最小6×5cm,侵及肌层,可见筋骨,伴暗红色液体流出,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