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指南解读和个人体会;背景;;序言;心脏骤停分类;心脏骤停分类;心脏骤停分类;心脏骤停分类;心脏骤停的12个可逆病因;6个H;6个T;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医护人员BLS
心肺复苏的替代技术和辅助装置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脏骤停后救治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肺复苏CPR;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3;
CPR开始的时间CPR成功率
1分钟>90%
4分钟内60%
6分钟内40%
8分钟内20%
10分钟内0%
;重点更新!
;院外急救体系;院外
心脏骤停;老太太敢不敢扶?;;手机;公共场所除颤计划;基础生命支持
(BasicLifesupport,BLS);CPR的技术包括了三种基本的急救技巧;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BLS的程序;简化的成人BLS流程(非专业人员);专业人员BLS整体流程;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BLS医务人员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心脏电复律;分类;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电复律/除颤能量选择;单相除颤电流方向图;双相除颤电流方向图;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电极板位置;除颤成功随时间延误而减少,每延误一分钟,存活率减少7~10%,心室颤动常在几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止。
初期除颤(1分钟内)成功率97%。
假如将电极片放在距离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装置至少8厘米以外的位置,则不会损坏装置的起搏、检测或捕捉功能。;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复苏后综合管理;本版指南更新提供了一种审阅救治体系的新视角,辨别了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
(OHCA),将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院内救治体系和院外救治体系。对于院外的非专业施救者,指南强调识别心脏骤停征象、及时打急救电话并立即开始徒手心肺复苏并予以除颤(即公共???所除颤)。目前我国群众对于心肺复苏的知识严重缺乏,不认识心脏骤停、不会操作心肺复苏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只是拨打求救电话等待急救车,使得国内院前心脏骤停的生存率极低(2%如下),因此在国内小区与学校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与普及是十分必要的。;成人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指南》提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行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
(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年相似,继续强调简化后的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变化,表目前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状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如通过手机。
(3)提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小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状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提议得到强化。;(5)深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迅速识别也许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喊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次序: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初次按压的时间延迟。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并防止过度通气。
(8)提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120次/分(此前为“至少”100次/分)。;(9)提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5cm,但不超过6cm。
(10)假如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有关的紧急状况,可由旁观者予以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简化对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初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为协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问询患者与否失去反应,以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