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3D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
文件大小:229.91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5.18千字
文档摘要

《3D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规定了3D打印扫

描运行监控系统的架构组成、软件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要求、

安全要求和运维要求。本标准适用于3D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开

发、部署、应用和运维。

本标准UNSPSC代码为“43.23.15”,由3段组成。其中:第1段为大

类,“43”表示“信息技术广播和电信”,第2段为中类,“23”表示“软

件”,第3段为小类,“15”表示“特定于业务功能的软件”。

(二)起草单位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武汉莫问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小菠菜科技有限

公司、武汉万事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吉客威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深夜数字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三)标准编制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技术调研和资料收集

2024年12月1日,为保证制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标准的质量和可

用性,由起草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标准起草组,负责《3D打印

2

扫描运行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的编制。通过制订工作方案,标准起草

组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思路、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

标准起草组对相关指标和要求进行了调研,搜集了众多3D打印扫描运

行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相关的标准、文献、成果案例等资料,着手标准制定。

(2)确定标准框架,形成标准草案

2024年12月8日—2025年1月3日,起草小组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资

料,多次召开内部研讨会,形成标准大纲,并邀请了专家和相关企业对标

准进行技术指导,对《3D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的标准编制工

作重点、标准制定依据和编制原则等形成了共识,同时完成标准草案稿的

撰写。

(3)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展征求意见

2025年1月4日—2025年3月4日,标准起草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

完善,包括调整基本原则内容、修改错误用词和格式等,在反复讨论和论

证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3D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我国3D

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与质量管理,推动该领域技术进步与产

业发展,促进相关行业健康有序成长。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

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制造业、医疗、建筑等众多行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

用。在3D打印过程中,扫描运行监控对于确保打印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3

保障设备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

量要求,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3D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统在技术实现上存在

较大差异,系统之间兼容性欠佳,应用效果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3D打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制定统一的《3D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

统》标准对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这一标准的出台将助力提升3D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与质

量管控能力。标准明确了技术要求、操作流程以及质量验收标准,为扫描

设备选型、数据采集与传输、监控参数设置、异常情况处理等各个环节提

供具体指导。这不仅能保证各技术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还能帮助企业

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监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精确性,满足市

场对高质量、高可靠性3D打印扫描运行监控系统产品的需求。例如,在扫

描设备选型方面,标准规定了设备应具备的精度、分辨率、扫描速度等关

键指标,确保其能够准确获取打印对象的三维数据;在数据采集与传输环

节,明确了数据格式、传输速率以及数据安全要求,保证数据的准确、快

速、安全传输;对于监控参数设置,给出了温度、压力、打印进度等关键

参数的合理范围及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在异常情况

处理上,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流程和措施,包括设备故障、数据错误、打印

中断等情况的处理方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编制的过程中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