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岩溶喀斯特地貌条件下采区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three-dimensionalseismicobservationsysteminminingareaunderkarst
geomorphologl
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起草时间:2024年7月1日
1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我国西南岩溶喀斯特地貌区煤炭资源丰富,但地表断崖、冲沟发育,地下岩溶空洞、
地层倾角大(普遍30°),常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法难以满足勘探精度需求。地
震数据采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期地震数据处理和成果解释的成败,而观测系统的设计又
决定着地震采集的结果,但是目前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尤其是岩溶喀斯特地貌下的地震观测
系统设计并没有相关规范,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DZ/T0300-2017、SY/T5314-
2011)未针对岩溶地貌特点规范观测系统设计参数及评价指标,导致数据采集质量不稳定,
煤层成像误差大,隐蔽致灾体(如断层、溶洞)识别率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专门的指导性
标准。制定本标准旨在解决岩溶喀斯特地貌区地震观测系统设计的标准化难题,填补行业
空白,支撑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本文件的制定任务主要来源于自选课题“滇东矿区喀斯特
地貌条件下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本标准由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以下简
称中绿盟)提出并归口,基于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喀斯特地貌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迫切
需求而制定。2023年经中绿盟批准立项。
2.起草单位、参编单位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云南滇东矿业分
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云南滇东矿业分
公司
3、主要起草人
文件的主要起草人:邹冠贵、殷裁云、顾雷雨、韩成阳、石婧媛。
表1主要起草人所做的主要工作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主要工作
1邹冠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项目总负责人
2顾雷雨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项目主要负责人
3殷裁云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负责工程实践
4韩成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负责理论分析与编撰
5石婧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负责标准编撰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从东部往西部发展、从浅部往深部发展,煤矿对采区地质构造、岩
性探查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三维地震勘探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岩溶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地表
特征复杂,断崖和冲沟广泛发育,而地下则存在大量的岩溶空洞,地层倾角也较大。这种
2
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常规地震采集技术难以获取高质量的数据。然而,现有的相关标准,
如《煤田地震勘探规范》(DZ/T0300-2017)和《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SY/T5314-2011),并未对复杂地貌条件下的观测系统设计参数及评价指标进行明确规
范。这导致在实际的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采集方案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数据质量也
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高精度勘探的要求。
所以,本文件提出一套适用于岩溶喀斯特地貌条件下采区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规
范,以规范观测系统设计流程,提升地震数据横向分辨率与信噪比,可为西南矿区隐蔽致
灾体探测、煤层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三维地震技术在复杂地貌区的标准化应用,
降低勘探成本。
三、主要起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