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总结
一、工程概况:
将现状16m行车道向两侧拓宽为24m,两侧各做3m人行道,路基总宽由现状18m拓宽为30m。
本次6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试验项目为生产性试验,其试验路段选择在路基K97+820~K98+125(左侧)之间进行。
本次进行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铺筑,计划工期为2013年10月16日-2013年10月24日。
二、人员配置:
施工技术负责人为张杰、施工负责人孟军伟,安全部臧桂田、质检部白晓忠、工程部李佳、材料部刘伯刚、办公室郑海舰、测量队王伟、施工员为尹跃东。
三、机械配置: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进场日期
技术状况
拟用何处
备注
装载机
30
1台
13.10.15
良好
装载
摊铺机
ABG525
1台
13.10.15
良好
摊铺
小型振动碾
1台
13.10.15
良好
碾压
双钢振
130
2台
13.10.15
良好
碾压
双钢振
110
1台
13.10.15
良好
碾压
胶轮压路机
25T
1台
13.10.15
良好
碾压
自卸汽车
15台
13.10.15
良好
运输
洒水车
1台
13.10.15
良好
洒水
四、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施工放样→喷洒透层油→运输→摊铺→碾压成型→接缝处理→初期养护
1)施工准备:
①对基层的准备:基层表面应平整、密实,符合路拱及设计标高的要求。无坑洼、无松散、无超高现象;若有此现象应先处理坑槽,用中粒式沥青砼进行补称,或用铣刨机进行铣刨,直至符合设计要求。喷油前对水稳进行清扫,保证无浮土等杂物。
②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包括油面摊铺的施工工艺,机械操作规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施工放样:
开工前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点等,在已砌好并精确高程的大侧石上架设钢丝绳,摊铺时将摊铺机前面的滑靴放在指定高程的钢丝绳上,摊铺机以3米/分的摊铺速度均匀摊铺。
3)喷洒粘层沥青
在正式摊铺中粒式沥青砼之前在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上喷洒粘层油。
4)运输:
采用自卸的载重汽车运输沥青砼,车厢应清理干净并涂抹油水混合液(柴油:水=1:3)。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且运料车应用蓬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已离析或在运料车辆卸料时滞留于车上的混合料,以及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都应废弃,运至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应在当天完成压实。
5)摊铺:
①沥青砼的摊铺采用LTU120摊铺机。将平整的水稳面作为基准面。并随时检查温度、厚度及横坡,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进行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并保证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摊铺机自动找平时,采用双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7.2.4的要求,随沥青的标号及气温的不同通过实验确定。
②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其宽度、厚度、平整度、路拱及温度等,对不合格之处应及时进行调整。对摊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采用人工铺筑混合料。
6)碾压成型:
①混合料摊铺应立即趁热进行碾压,沥青混合料采用110双钢振、2台130双轮钢振、25t胶轮压路机、小型振动碾联合进行碾压,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碾压速度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初压:摊铺后立即进行高温碾压,用2台双钢振压路机碾压2遍;
复压: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用1台25T以上胶轮压路机完成;
终压: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采用1台双钢振压路机静压2遍,消除轮迹。同时利用小型压路机碾压边角地方。采用钻芯取样进行压实度检测。同时利用沥青分析仪用燃烧法进行沥青含量检测。
碾压应油路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中心向外侧碾压。轮胎压路机重叠碾压、双轮压路机每次重叠30cm。
项目
出厂温度(℃)
摊铺温度(℃)
初压温度(℃)
终压温度(℃)
AC-25沥青混合料
145-165
≥135
≥130
≥80
AC-20沥青混合料
145-165
≥135
≥130
≥80
AC-13沥青混合料
170-185
≥160
≥150
≥90
②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有沥青混合料沾轮现象,可向碾压轮洒少量的水或加洗衣粉水,严禁洒柴油。
③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或冷却的路段上转向、制动或停留。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润滑脂、汽油或其他杂质在压路机操作或停放期间落在路面上。
④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层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撒矿料、油料等杂物。在压路机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