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第四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
第周星期年月日
课题一起玩泥巴课型新课
1.知识与技能:了解“女蜗持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及泥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泥塑的
教学基本方法(压、捏、搓、揉),尝试用不同工具创作泥塑作品。
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官体验、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感受泥的可塑性及艺术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传统泥塑文化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重点:泥土是艺术的载体,承载着人类智慧与文化。
难点难点:收集制作生活中的泥土制品(如花盆、砖块)。
1.情境导入:神话与泥土
活动设计:
1.动画激趣:播放《女蜗持土造人》简短视频片段,配以旁白解说。
2.互动提问:
“女蜗用泥土造人,你们觉得泥土有什么神奇之处?”
“如果今天你是小女蜗,你会用泥土创造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联想)
3情境串联.
教师手持泥块,模仿女蜗动作:“泥土软软的、能变形,就像大自然的魔法材料!
2.感知体验:探索泥土特性
任务设计:
1.五感探索站(分组轮换体验):
视觉站:观察不同颜色(黄土、红土)的泥土,对比差异。
嗅觉站:闭眼闻泥土气味,联想自然场景(如雨后泥土的清香)。
触觉站:戴眼罩触摸泥块,猜一猜是“粗糙的还是“细腻的。
动手站:尝试捏泥,感受软硬度变化(干泥加水后变软)。
教学
过程
2.分享发现:
学生用一句话总结:’“泥土像因为疽(如“泥土像橡皮泥,可以随意
变形〃
3.示范与讲解:泥塑技法
教学策略:
1.魔法四手法:
压(用木板压平泥片)一捏(指尖捏出小耳朵)一搓(掌心搓成长条)一揉(团
成圆球)。
2.工具妙用:
示范用钥匙刻花纹、树叶印叶脉,提问:“你还能用文具盒里的什么工具玩泥巴?”
3.挑战小任务:
限时1分钟,用“四手法”制作一个“泥巴小印章”(如星星、爱心)。
4.创想实践:动手创作
分层任务设计:
1.基础任务:
用技法制作“泥土三兄弟”:圆球、长条、方砖(巩固基本造型)。
2.创意任务:
主题选择:“我的泥巴王国”一一可创作动物、植物、房屋或幻想生物。
工具升级:提供纽扣(做眼睛)、吸管(戳洞)、牙签(刻细节)等辅助材料。
3.教师支持:
巡回指导时用“3句引导法”:
“你的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
“试试用工具加一点花纹,会不会更生动?”
“需要老师帮你固定这个部分吗?”
5.拓展与展示:泥土与生活
活动升级:
1.泥土故事会:
各组推选1件作品,讲述“它”在“泥土王国”里的作用(如“泥巴房子能防风沙”)。
2.文化链接:
对比展示“福建土楼”和“学生泥屋”,提问:“为什么古人用泥土建房?泥土还有什
么用处?”
3.集体创作:
将小组作品拼成“班级泥土地图”,用纸板搭建背景,模拟“黄土高原”场景。
6.艺术欣赏与文化总结
深度互动:
1.古今对话:
展示“河姆渡陶猪”和“兵马俑”图片,学生对比观察:“古代泥塑和你的作品,哪
里一样?哪里不同?”
河姆渡逮址出土的肉猪邓家湾通址出土的陶动物鱼纹彩陶食(陶器)新石器时代浙期仰虫?丈化
2.烧陶奥秘:
用火柴模拟“烧陶过程”(安全演示),解释“火烧能让泥土变坚硬,保存千年”。
3.总结升华:
教师总结:“从女蜗造人到兵马俑,泥土记录着人类的智慧。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