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心理健康上册第一课《我喜欢上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上学歌》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上学的乐趣,培养对学校的热爱和自豪
感。
(2)通过猜一猜、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环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
能力。
(3)通过观看《乐比悠悠》-上学第一天,引导学生理解学校生活的规范和要求,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游戏法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喜爱之情,感悟上学的乐趣。
(2)了解学校环境及上课所需用品,适应小学生活。
四、教学难点
(1)如何有效地通过《上学歌》等活动,激发一年级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自
豪感。
(2)引导学生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并帮助他们理解学校生活的特点和需
要准备的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
一、一,出小学生的自豪感(5分钟)
提问同学们喜欢上学吗,为什么?
播放《上学歌》,师生边边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伴着轻缓的音乐)教师导语:小鸟嘟嘟叫,夸我起得早,背上我的小书包,来到
新学校。
校园里,五彩缤纷的花儿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早上好!
教室里,老师亲切的目光把我们带入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多快乐呀!
同学们,现在你们是小学生了,高兴吗?
二、猜一猜,寻新家里的惊喜(15分钟)
抢答游戏:我知道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通过抢答游戏,引领学生分享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抢答,看看哪个小组了解得最多。
(1)出示校园某个场地的照片,说一说是什么地方。
例如,可以展示操场的图片,询问学生们这是学校的哪个角落?
它用来做什么活动?
(2)出示某专用教室的照片,如科学实验室或美术室,说一说是什么地方,有什
么功能。
比如,这是我们学校的美术室,在这里大家可以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
(3)出示教室图书角或者班级名片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它的作用。
我们的图书角有很多有趣的书籍等待大家去探索;而班级名片则是我们这个集体共
同的记忆。
三、聊一聊,幼儿园生活与学校生活有什么不同(3分钟)
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并表达他们对两种环境的感受差异。
可以从日常作息时间安排、朋友交往方式等方面入手。
分享与交流:鼓励每个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积极反馈。
同时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想一想,上课需要准备哪些用品呢(4分钟)
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平时上课时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如铅笔盒、课本等。
分享与交流: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意见。
此环节旨在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的认识。
五、看一看(8分钟)
播放《乐比悠悠》-上学第一天:选择适合一年级新生观看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好
地适应小学生活。
分享与交流:看完视频后,请几位小朋友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特别是关于如
何在学校中度过愉快的一天。
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提醒大家一些在校期间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