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写话:用多大的声音(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写话能力提升(统编版·2024秋)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七单元写话:用多大的声音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语文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倾听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声音进行交流。
2.提升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写话表达对生活场景的感受。
3.增强学生文字运用意识,学会运用合适的词汇描述声音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不同声音,如:谈话、笑声、音乐等,并学会用合适的词汇表达声音的大小。
②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大声”、“小声”、“悄悄”等词语,使写话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声音的大小来反映场景的氛围和人物的情绪。
②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将观察到的声音通过写话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③培养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注意词语的运用和句子结构的完整。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解声音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声音现象,促进交流与合作。
3.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场景的声音,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的大小和特点。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运用PPT展示声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教学软件:使用专门的语文教学软件,提供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卡片:制作声音大小卡片,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比较,直观学习声音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不同的声音大小。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如:汽车的鸣笛声、鸟儿的叫声、人们的谈话声等。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多大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一系列图片,每张图片展示一个场景,如:图书馆、教室、音乐会等。
-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提问:在这些场景中,你觉得人们应该用多大的声音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在不同场景下声音的大小应该如何调整。
-教师讲解“大声”、“小声”、“悄悄”等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用合适的词汇描述声音的大小。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用写话的形式描述该场景中的声音。
-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每组展示他们的写话作品,全班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声音朗读自己的写话,体验声音大小的不同效果。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音大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用声音的大小来表达不同的场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作业布置(5分钟)
-课后完成一份写话作业,题目为“用多大的声音”,描述一个自己经历的场景,并注意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词汇。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用真实的情感和恰当的词汇表达。
-作业完成后,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学生学习效果
1.声音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在观察和聆听不同声音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声音的大小,区分出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汽车鸣笛、鸟鸣、人声等,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觉感知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声音大小后,能够运用“大声”、“小声”、“悄悄”等词汇,将观察到的声音现象用文字表达出来,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在描述场景中的声音时,不仅需要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声音,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想象,以丰富自己的写话内容。这种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观察和想象。
4.写话技巧掌握: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声音的大小来反映场景的氛围和人物的情绪,掌握了写话的基本技巧,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文字运用意识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文字运用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他们的文字运用意识。
7.规范书写习惯养成:在写话过程中,学生注重了文字的规范书写,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