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第2课时真诚坦率很重要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真诚坦率很重要”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真诚坦率在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真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教学活动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真诚坦率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2.增强学生的沟通意识和能力,学会在交流中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真诚、坦率的沟通风格,促进和谐人际关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五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等。他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用语和基本礼仪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真诚坦率这一方面,可能存在认知上的模糊,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明确。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五年级学生对人际交往和道德规范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真诚坦率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真诚坦率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其误解为直率和冒犯;二是缺乏自信,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三是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能存在沟通中的顾虑和保留。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克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互动白板
-课程平台:道德与法治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与真诚坦率相关的视频案例、图片素材、网络资源链接
-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板书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人际交往的视频,视频内容为两个朋友因为沟通方式不当而产生误会。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两位朋友为什么会产生误会?他们应该怎样更好地沟通?”
3.引出课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真诚坦率很重要”。
**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真诚坦率的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真诚坦率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讲解真诚坦率的表达方式:介绍在表达观点时,如何做到既真诚又不过于直率。
3.讲解真诚坦率的应用场景: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在不同场合下如何运用真诚坦率的原则。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沟通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真诚坦率的表达。
2.小组讨论:针对角色扮演中的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3.分享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2.小组互评:学生之间互相批改练习题,指出错误并给予改正建议。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总结提升(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真诚坦率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用时总计:45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注重以下方面:
-教学流程环节符合实际学情,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双边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凸显重难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知识点梳理
1.真诚坦率的概念:
-真诚:指的是真诚地对待他人,不虚伪,不欺骗。
-坦率:指的是坦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隐瞒。
2.真诚坦率在沟通交流中的作用:
-增进相互理解:通过真诚坦率的交流,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
-建立信任关系:真诚坦率的沟通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信任关系。
-促进问题解决:在坦诚交流的基础上,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真诚坦率的表达方式:
-尊重他人: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立场。
-适度表达:表达观点要适度,避免过于直率而伤害他人。
-适时沟通: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进行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