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下10 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共47张PPT).pptx
文件大小:1.18 MB
总页数:47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1.91千字
文档摘要

与《山海经》;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6部;篇目;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即“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当时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怒批北洋政府,结果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他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情景。;长妈妈;解题;字形辨识;多音字;莫名其妙: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惶急:

诘问:

惧惮:

震悚:

面如土色:

粗拙:;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每件事表现了阿长怎样的特点和品格,分别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思想感情?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2.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3.文章围绕什么展开线索?可分为几部分?并归纳文章主旨。;黄胖而矮没有名字——“阿长”由来

低声絮说

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束很严喜欢“告状”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懂得很多的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讨厌阿长

为我买回《山海经》

感激阿长;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2.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整体

感知;内容理解第一部分;内容理解第二部分;写长妈妈麻烦的礼节。(第二层:6-12)

1、元旦吃福橘;

2、人死了要说“老掉了”;

3、死人、生了孩子的屋子不该走进去;

4、饭粒掉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吃下去;

5、晒裤字的竹竿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第三层:13-18);“我”渴慕《山海经》的缘由。(第一层:19-21);写长妈妈给“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第二层:22-29);(长妈妈辞世30年了,不知她姓名经历。第三层:30-31)

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深沉的怀念之情。;小结;难点探究;难点探究;难点探究;难点探究;难点探究;难点探究;1.在文章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2.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写儿时的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与后面的情感转变形成巨大反差,但并不使人感到突兀。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还读出了什么?;熟读精思;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划线词,谈谈你的理解。

;(3)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感悟情怀;作者怎样刻画的阿长?;作者先写他“憎恶”、“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这是什么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收到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新的敬意;指出下列各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照应;总结全文;文章小结;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