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概念、划分方法及其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纬线和纬度的定义、经线和经度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空间观念,理解纬线和经度在地球表面的布局。
2.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经纬网定位。
3.强化人地协调观,认识到经纬度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重要性。
4.增强综合思维,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
①正确理解和区分纬线和经度的概念;
②掌握纬度和经度的划分方法,包括度数和方向的表示;
③理解纬线和经度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特点,包括形状和间距规律。
2.教学难点,①
①理解纬度和经度的实际意义,以及它们在地理定位中的作用;
②将抽象的经纬度概念与实际地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②掌握经纬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如GPS定位等。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地球仪、世界地图、经纬度分布图等,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教学软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经纬度的实际应用,如GPS定位等,以辅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航海探险的视频,引出地球表面的导航问题。
2.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航海中,如何确定船舶的位置?如何确定目的地?
3.引导学生思考:在地球这个大球体上,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
4.引入本节课主题: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纬线和纬度的概念(5分钟)
-解释纬线的定义:连接地球两极的圆圈。
-展示纬度划分的图片,讲解纬度的度数和方向。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认识不同纬度的位置。
2.讲解经线和经度的概念(5分钟)
-解释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展示经度划分的图片,讲解经度的度数和方向。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认识不同经度的位置。
3.讲解纬度和经度的分布特点(5分钟)
-分析纬度的分布规律:赤道最长,两极点最短。
-分析经度的分布规律: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4.讲解经纬网的应用(5分钟)
-展示经纬网在地图上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经纬网在航海、航空、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一:在地球仪上标出指定的纬度和经度。
2.练习二:根据给定的经纬度,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三:分析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GPS定位等。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一:纬线和经度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2.提问二: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提问三: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点位置?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经纬网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总用时:45分钟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理信息系统与经纬网的应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应用》
-《经纬度在地图制作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地球形状和大小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探究地理信息系统(GIS)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地图制作和地理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分析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交通导航、野外考察等。
-研究经纬度在地图制作中的重要性,了解地图比例尺、方向标识等基础知识。
3.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精确的地理位置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在哪些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如何通过地图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