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选修二《法律与生活》答题思路与模板(一).docx
文件大小:14.9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2.06千字
文档摘要

选修二《法律与生活》答题思路与模板(一)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答题模板

1、关于民事活动的认识评价类试题的答题模版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某一个或某几个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作为材料背景,考查学生对特定的民事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2)解题方法:

①熟知民法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②审读材料提取信息:找出材料中民事活动的主体、客体与内容。

③材料信息对应原则: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对应。

④结合原则判断分析:判断材料中民事活动是否符合民法基本原则,以及会产生哪些影响。

(3)答题术语:

A.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

①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例: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B.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2、维护人身权利类试题的答题模版

(1)题型特点:对此知识的考查,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些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或者由民事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为背景,要求学生对某种特定的民事行为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对民事纠纷进行法律角度上的解读。具体来看,题目往往以“A的行为是否侵犯了B的权利?侵犯了哪些权利?A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等为设问,以教材中“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知识为依托,联系教材中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等知识,请学生进行综合评判。

(2)解题方法:第一步:判断某民事主体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人身权是否受到了侵害。第二步:判断该民事主体侵犯了他人的哪些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哪些人身权受到了侵害。第三步:判断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主体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3)人身权的判断方法

①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伤(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或死亡(丧葬费、死亡赔偿金)。

②姓名权:干涉、盗用、假冒。

③肖像权:未经他人同意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法律另有规定的则不侵权)。

④名誉权:侮辱、诽谤。

⑤隐私权:书面、口头宣扬他人隐私(曝光他人违背公序良俗的负面信息也算)。

(4)答题术语:

A.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②侵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承担方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B.姓名权法律规定。

①自然人享有姓名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C.肖像权法律规定。

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③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④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权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D.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

E.对名誉权的限制:

①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了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不能捏造、歪曲事实,不能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低他人名誉,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的内容要尽到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

②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F.荣誉权的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G.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H.个人信息权的法律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储存、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