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莫愁前路无知己|包容-欣赏-合作
[班会背景]
对中小学生而言,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的校园生活能否快乐幸福的关键,更是关系着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因为,那种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是很难享受到成长的欢乐的,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人格缺陷和心理隐疾。
可不幸的是,在过于孤独的家庭环境和片面强调竞争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唯我独尊的意识,自私自利的心理,让他们的人际关系状况实在令人担忧。这就对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过问题虽然严重,办法也不是没有。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和其他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三种品质——包容精神、欣赏意识、合作理念,让学生深深地懂得:“包容是一种拯救”,“欣赏是一种美德”,“合作是一种力量”。做到这些一定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而打造出一个团结向上、积极健康的班集体。
[适用年级]高中
[班会目的]
1.理解并掌握经营完美人际关系的“三原则”;
2.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塑造团结的班集体。
[班会准备]
1.安排两名同学搜集关于“包容”的中外故事;
2.印制“星光卡”,保证每位学生一张;
3.准备规格形制一致的纸条,每张纸条上写班里一位同学的姓名;
4.准备一个篮球。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课件展示几段卡耐基名言——学生齐读)
1.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
2.始终挑剔的人,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都会在一个有忍耐和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降服。
3.如果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如果你想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注意的一点是: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
4.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师: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对人性人情有着深刻洞察力,对人际关系颇有研究的人。他是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其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人性的弱点》,70年来始终被西方世界视为社交技巧的圣经之一,他就是美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卡耐基先生!
师:下面请大家将这句话大声读三遍——“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戴尔·卡耐基)
生:齐读上面这句话。
师:那么如何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拥有高超的处世技巧,你们的班主任杨兵老师经过长达1/4世纪的思考,最后将自己的心得概括成三句话:
生齐读:“包容是一种拯救”,“欣赏是一种美德”,“合作是一种力量”。
第一环节,包容是一种拯救
师:《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孔子师徒的经典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恕”就是宽恕、包容,而且被认为是值得终身奉行的为人处事的最高原则。孔子还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个字解释了达到“恕道”的修养途径,用今天的话来理解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难以理解的也就可以理解了,不可接受的也就可以接受了,不能原谅的也就能够包容了,就会少了许多无谓的争执、无端的指责和无尽的仇恨。如果我们不包容,只能失去更多的朋友,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有一个故事我在班里讲过,但讲得很不好,下面我请李琳同学给大家讲讲——
生:(学生讲述)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的某个地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人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向前走,直到到了湖边,他们停了下来。被打一巴掌的那位在取水的时候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湖边的石头上刻下了:“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说: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他笑笑说:当被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师总结:“宽容是一种拯救”,它首先拯救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和我们的人际关系。事实上,不仅如此,学着包容,还会因此赢得对方的心灵,增进彼此的情谊。
师:我记得班长王宝生同学还给大家讲过一个“六尺巷”的故事,咱们请他再给大家再讲一遍:
生:(学生讲述)相传清朝宰相张英邻家造房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宰相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看完书信回了一封信,内容: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书后深感羞愧并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这也成就了中国古人宽以待人的一段佳话。
师补充:但是,老班需要补充的是“包容绝不是包庇纵容”。不能因为“哥们儿义气”不讲原则,不顾是非。莎士比亚说过“慈悲不是姑息,过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