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省固边疆上课课件 - 副本.pptx
文件大小:81.38 M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1.95千字
文档摘要

第6课《祖国怀抱最温暖》第三子目《新疆建省固边疆》第一课时马秀梅霍城县三宫乡中心学校

很多地名由来有一定的含义。如湖南湖北,两个省以洞庭湖为界;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第一环节:紧扣主题,激趣导入我们的家乡为什么叫“新疆”呢?

活动(一)探究伊犁将军府的设立回顾前面学习,想想“西域都护府”设立有什么意义?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汉代在新疆设立了西域都护府管辖新疆,清代时期又是怎样管辖新疆的?活动(一)探究伊犁将军府的设立

活动(一)探究伊犁将军府的设立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

活动(一)探究伊犁将军府的设立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请大家自学教材69页新疆建省固边疆的第一段内容,在组内说一说伊犁将军府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清政府对新疆实行更加系统的治理政策。1762年,清政府设立了伊犁将军府,位于新疆霍城县,任命明瑞为伊犁将军。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伊犁将军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总揽各项军政事务,伊犁将军之下,各大臣分驻新疆天山南北各地。它的设立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北边疆的管辖,促进了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活动(一)探究伊犁将军府的设立想一想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活动(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活动(二)左宗棠收复新疆请大家自主学习69-70页内容,认真读图,感受新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将获得的信息分享给大家。(组内分享)新疆地处祖国边陲,是连通中亚、欧亚的纽带,保卫新疆就是保卫祖国。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活动(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西北边疆危机加剧,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占据伊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下,仅用一年时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0年,左宗堂携棺再次西征,表明誓死抗击沙俄、收复伊犁的决心。1881年2月,清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伊犁条约》,伊犁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活动(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活动(二)左宗棠收复新疆你们感受到左宗棠什么样的情怀?左宗棠不胜沙饿誓不休的爱国主义情怀,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活动(二)左宗棠收复新疆说说“一炮成功”命名的由来。乌鲁木齐“一炮成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活动(三)新疆正式建省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活动(三)新疆正式建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省,取名“新疆”,意为“故土新归”。清政府任命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省城定在迪化。

第二环节:启发引导,了解史实活动(三)新疆正式建省新疆建省是新疆行政体制方面的一次重大变革。新疆建省对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的社会稳定,防止外来势力觊觎渗透和分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决心和意义。

第三环节:故事分享,铸牢意识祖国怀抱最温暖,“故土新归”不容易,我们要牢记新疆的历史,传颂英雄故事。我们要以习总书记在第三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讲好新疆的故事。

第三环节:故事分享,铸牢意识活动(四)历史故事分享会组内选拔12班级分享小组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新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进行挑选(短小精悍),参加班级分享赛。各组代表分享故事,教师和全班同学评选优秀小组。故事分享后,请将资料装入班级资料袋,资源共享。

第三环节:故事分享,铸牢意识活动(五)说说我身边人的故事2请大家说说“我的父母或身边人。他们是社区工作者、医生、牧民、教师、警察等。为了我们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无私奉献,尤其在当前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总结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拓展延伸我们都是中国人,为了我们祖国领土完整,无论是我们新疆,还是祖国的各个边界,我们都是寸土不让。就让我们从小在心中深埋一颗爱国的种子,不断努力学习,强健身体,将来随时准备为祖国做贡献吧!回顾总结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收集惠远古城、伊犁将军府、新疆辛亥革命、新疆解放时期的历史故事,讲给同学或父母听。2.制作伊犁将军府旅游宣传卡片。3.利用假期与父母参观伊犁将军府、惠远烈士陵园和“一炮成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网上祭奠。(以上作业任选1-2个完成。)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拓展延伸保卫新疆,就是保卫祖国。建设新疆,就是建设祖国,让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