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初一下册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第25课.活版(原卷版).docx
文件大小:199.11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7.51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活版

作者简介

沈括(1031一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博学多闻,在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撰写《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一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内容丰富,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沈括在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受到排斥、打击,宋军与西夏作战失败后又受牵连,遭贬。晚年居住在润州(今属江苏),集毕生见闻,撰写了《梦溪笔谈》一书。本文所记,是有关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

知识链接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这部作品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共收录记述609条(其中自然科学类189条,人文科学类420条),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化学、物理、水利、建筑、医药、文学、艺术、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本文就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和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饭,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gēng)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tiè)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土,用讫(qì)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cóng)所得,至今宝藏(cáng)。

活板①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③始印五经,已④后典籍皆为板本⑤。

注释:

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

〔板印〕指雕版印刷。

〔冯瀛王〕即冯道(882-954),字可道,瀛

州景城(今河北沧县西)人,历仕后唐至后周,死后被追封为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

④〔已〕同“以”。

⑤〔板本〕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2.庆历①中,有布衣②毕昇③,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④,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⑤纸灰之类冒⑥之。

注释:

〔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毕昇(?-约1051)〕蕲州蕲水直河乡(今属湖北英山)人,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活字印刷术。

〔钱唇〕铜钱的边缘。

〔和(huò)〕混合。

〔冒〕覆盖。

3.欲印,则以一铁范①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②;药③稍镕④,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注释:

〔范〕模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炀,烘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4.常作二铁饭,一板印刷,一板已自①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②,更(gēng)互③用之,瞬息可就④。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tiè)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⑤。

注释:

〔自〕另自,另外。

〔具〕准备(好了)。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就〕完成。

〔以纸帖(tiè)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帖,标签,前一个用作动词。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5.有奇字①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②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③土,用讫(qì)④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