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空白演示;空白演示;;;;整体感知;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崤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③干支纪年法。;初读文本,梳理故事情节;情节结构;;古代女子被休一般被视为耻辱,为何还有人来提亲?;1.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俄而凭乃自杀…...妻遂自投台…...王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搜神记卷十一》
2.陆东美,妻朱氏。夫妻相重,寸步不离…后妻死,东美不食以求死,家人哀之,遂合葬。未一岁,冢上生梓树,同根二身,相抱合为一树,每有双鸿宿于树上。——《述异记》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结尾共同点:
1.都有变连理枝和比翼鸟的情节。
2.都给悲剧故事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圆满结局。;为什么许多作品都有浪漫色彩的结尾?
“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席勒《致威廉·封·韩保尔特的信》
在封建势力极端强大的社会背景下,美满的生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没法实现,温情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浪漫色彩的结局是作者表达美好愿望的一种特殊方式,以此来寄托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婉转的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或不满。;;;;;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和古代纪时法;【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登泰山记》:“戊???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通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研读文本,探讨被遣原因;结合文本与下列材料,谈一谈你认为为何刘兰芝会被驱遣?
1.“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2.《礼记·内则》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3.《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陆游与唐琬婚后,恩爱幸福,琴瑟和谐。陆母不悦,认为唐琬整日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唐琬另嫁赵士程。多年后,陆游重游沈园,遇到唐琬与赵士程,百感交集,提笔写下传世经典的《钗头风》。;封建家长制、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这些旧思想历来拆散着一对对有情人,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筑就“血泪沈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卫国女子
“举身赴清池”:刘兰芝
“失声哀恸,投冢而死”,化为蝴蝶:祝英台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一片痴情东流水:唐琬
;文章主旨;赋:铺陈手法;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自己比作柔韧的蒲苇,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
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诗的序曲以孔雀失偶托物起兴,引出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形成了缠绵凄楚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