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文件大小:48.37 MB
总页数:48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6.96千字
文档摘要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编撰“语”:语言“论语”就是语言的编撰。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其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乐》《春秋》《诗》《书》《礼》《易》《春秋》文学常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礼。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诗、书、礼、易、乐、春秋)七十二人。孔子其人孔子

孔子青年时期孔子3岁丧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已开办私学。孔子不被重用,带着弟子周游列国,“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52岁从政鲁国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是他从政生涯最高峰。35岁齐国经历54岁周游列国鲁国国君鲁昭公与季平子一战失败后逃走,逃往齐国,孔子跟随而去,但思想未被重用,又返回鲁国。返回鲁国卒葬泗上孔子68岁返回鲁国,继续从事教育和编订《春秋》的工作,儿子孔鲤、弟子颜回、子路先后离他而去,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而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孔子的主要思想孔子

3.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孔子的主要思想孔子

孔子十分推崇周礼,周礼分为“礼”和“乐”两个部分,周公制礼,把它当度作社会道德、行为的准则;把制乐作为教化的规范。西周礼乐制度从天子一直推行到社会底层,如有些乐器只有天子可以享用,如果诸侯士大夫享用便是越礼,低阶层享有的乐器乐师数量不能超过高阶层。在周礼的教化下,上至天子诸侯士大夫,下至百姓农工商,举止大方,谈吐风雅;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国民道德水准为历朝之巅。孔子推行“周礼”

解读题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扩展知识】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称字表示尊敬(由)子路(点)曾皙(赤)公西华(求)冉有侍坐:陪长者闲坐

补充文化常识:古代名与字古人幼时命名——这个必须由长辈定。字——也叫表字,就是别名。别名是自己取的。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这个由自己定。因为古代名一定得长辈取,自己不满意怎么办?那我自己给自己取一个别名。在古人眼里,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礼貌,更是表达一种尊敬①近义:如周瑜,字公瑾②反义:如曾皙,皙是白点,点是黑点③补字:如胡适,字适之;④用典:赵云字子龙《易·乾卦》⑤特殊:如王维,字摩诘,是因为有僧人叫维摩诘;苏轼字子瞻就是字对名的延伸。

解读题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由字子路,少孔子九岁;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曾点字皙,年龄不详;其子曾参少孔子四十六岁。四子排序的依据是什么?清·金锷认为,公西华少孔子三十二岁为合理。钱穆先生推断发生在鲁定公十一年(前519年)前后,孔子担任鲁国中都宰时期,时年五十三。“时孔子年五十三,子路年四十四,曾皙年当三十,冉有年四十二,则子华年二十一也。”——钱穆《孔子弟子通考》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

孔子与弟子年龄对照表姓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孔子年龄5139311860

正音千乘之国shèng哂之shěn小相xiàng冠者guàn摄乎大国shè以俟君子sì铿尔kēng浴乎沂yí饥馑jǐn端章甫fǔ莫春者mù舞雩yú喟然kuì

思考:他们就何话题展开对话?——志向课文是如何围绕谈“志”展开?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