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期末专题训练专题六文言文阅读点拨:A项,副词,仅仅、只/名词,才能;B项,动词,超过/动词,犯错;C项,都是连词,“因为”的意思;D项,代词,指这件事/结构助词,的。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答案:(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2)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答案: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一二三四五六没有战争,没有苛政辞官归隐,淡泊名利,爱好读书,向往田园生活4.内容理解。一二三四五六二、[大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13-114页5-8题一二三四五六A.伐竹取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B.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C.绝.可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从.瓴中出 隶而从.者点拨:A项,道路/说;B项,大约/大约;C项,十分/与人世隔绝;D项,自/跟随。B一二三四五六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答案: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答案:每次一到(雁山),经常像是遇到了远方来的老朋友。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悲凉凄怆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8.【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一二三四五六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14-115页9-13题一二三四五六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顺着、就着听到看到休息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贻余核舟一。答案:(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2)持衣追及与之而还。答案:(主人)拿着衣服追上(客人),给他衣服后返回。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答案:示例: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2.【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一二三四五六13.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答案:示例:虚能纳声一二三四五六四、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的小题。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15页第14-17题一二三四五六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气息,这里指风盘旋飞翔的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翼若垂天之云。答案:它展开的双翅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未有知其修者。答案: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一二三四五六//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一二三四五六答案:示例: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志存高远,善借长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目光短浅,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的最高限度了,而不必像鹏那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去南冥。一二三四五六五、[南京期末改编]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的小题。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15-116页第18-21题一二三四五六A.小国寡.民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鸡犬之声相闻. 如闻.泣幽咽D.民至.老死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案: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答案: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乘坐远行的必要。一二三四五六男/有分,女/有归。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一二三四五六答案:示例:【甲】文更好,【甲】文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观点,体现了一种博爱思想,这种思想,也是当今时代应该提倡的。而【乙】文中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则是希望过一种封闭安静的生活,与当今社会大融合的国家趋势不符,是不可能实现的。21.【甲】【乙】两文都描绘了古人想象中的理想社会。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一二三四五六六、[沈阳八年级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