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第25章第2节现代生物技术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第25章第2节现代生物技术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第X节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现代生物技术,学生能够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分析生物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如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品种、生产药物等。
2.教学难点
-理解基因工程中的基因重组技术,包括载体、切割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
-掌握细胞工程中的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理解其在克隆动物和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理解酶工程中酶的特性和应用,以及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发酵过程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生物技术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和伦理考量。
-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如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等。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第25章的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案例。
3.实验器材:准备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切割酶和DNA连接酶的模拟材料,以及用于细胞培养的显微镜和培养皿。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并布置实验操作台,确保安全规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纪录片片段,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克隆技术的进展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如何正确看待生物技术的利与弊?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生物技术”,探究这些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学内容:
-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基因工程:基因重组、DNA双螺旋结构、载体、切割酶和DNA连接酶
-细胞工程:细胞培养、核移植、克隆技术
-酶工程:酶的特性、应用、发酵过程
-生物技术伦理问题
2.讲解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图表和视频,使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
-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强调重点、难点知识,如基因工程中的基因重组技术、细胞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等。
3.师生互动:
-针对每个知识点,提问学生,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生物技术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针对课后习题中的难点进行交流,互相解答疑惑。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针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1.通过观看纪录片、阅读相关书籍,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组织学生参加生物技术实践活动,如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参观科研机构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总计用时:40分钟
备注:本教案在45分钟内完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过程。
知识点梳理
1.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
-定义:利用生物科学和工程原理,改造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以实现特定目的的技术。
-分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
2.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通过载体、切割酶和DNA连接酶将不同基因进行重组。
-应用:改良农作物品种、生产药物、基因治疗等。
3.细胞工程
-细胞培养:在人工环境下维持细胞生长和繁殖的技术。
-核移植: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新的个体。
-克隆技术:通过细胞核移植等技术复制生物个体。
4.酶工程
-酶的特性:催化、专一性、高效性、可逆性等。
-应用:食品加工、制药、环境保护等。
5.发酵工程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工业生产的技术。
-应用:生产酒精、氨基酸、有机酸等。
6.生物技术伦理问题
-基因编辑:伦理问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