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说课稿(新版)沪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以“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为主题,通过分析酸、碱、盐的组成、性质及其应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物质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增强科学探究与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设计、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物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酸、碱、盐的组成和性质;2.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操作;2.酸碱盐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分析。
解决办法:1.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盐的组成和性质;2.结合实际实验,引导学生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3.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酸碱盐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突破策略:1.设计系列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盐的性质;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意识;3.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酸碱盐性质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实验器材:准备酸碱指示剂、盐酸盐溶液、碱金属氢氧化物等实验材料,确保实验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互动交流;实验操作台配置实验器材,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产品,如食盐、醋、苏打等,提问学生这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的组成和性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3.用时:5分钟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酸、碱、盐的组成和性质:
a.介绍酸、碱、盐的定义和组成,通过实例讲解其化学式。
b.分析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盐的水解反应等。
c.用时:10分钟
2.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a.介绍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
b.分析酸碱盐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原理。
c.用时:10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用时:10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出与酸碱盐相关的问题,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等。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3.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用时:5分钟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的应用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用时:5分钟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酸碱盐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科普文章,介绍酸碱盐在食品加工、环境治理、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酸碱盐的化学反应》科普书籍章节,深入探讨酸碱盐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和作用。
-《酸碱盐的制备方法》实验指导书,介绍酸碱盐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网络资源,了解酸碱盐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如使用酸碱指示剂观察不同溶液的酸碱性,或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制备盐。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研究酸碱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如温度、pH值对盐类溶解度的影响。
-学生可以探索酸碱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例如某些盐类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并提高科学写作能力。
3.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酸碱盐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酸雨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污水处理中的中和反应。
-探讨酸碱盐在农业上的应用,如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施用调节剂来改善土壤环境。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化学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应用,增强其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
4.科普活动与竞赛:
-组织学生参与化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酸碱盐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