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跨学科主题主题二小钱币,大历史
1必备知识2命题导向
必备知识1.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
2.从货币(金融)现象看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
3.货币见证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从上述的货币现象中提炼一个观点。货币见证文明交流;货币的流通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货币见证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命题导向1.整理并展示不同时期的货币,运用历史、科学、艺术等知识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2.展示货币或金融现象,运用历史、地理、数学、语文等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通过不同时期的货币或金融现象,运用历史、语文等知识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经济交流等的影响
4.收集整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货币,运用语文、历史等知识,概括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5.收集中外历史上的货币,运用语文、历史等知识,论述历史上的中外联系
【好题精练】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老师围绕“小钱币,大历史”设计了下列教学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14分)角度一【货币与社会发展】老师引导同学们一起整理了教材中的古代典型货币图片:先秦时期各诸侯国货币秦朝半两钱西汉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契丹货币北宋交子西夏货币南宋会子
(1)根据以上信息,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趋势。并任选一个货币,说明其承载的历史信息。(4分)【答案】趋势:货币形制由杂乱趋向统一;货币材质逐渐丰富,金属货币与纸币并行。(2分)【示例一】选择:交子。说明:北宋时,社会经济发展,商业贸易繁荣。(2分)【示例二】选择:契丹货币。说明:北宋时期,民族交融增强,少数民族与中原经济往来频繁。(2分)
角度二【货币与中外联系】老师在网上搜集到了关于白银流通的资料:阶段一阶段二1586—1643年,西班牙人每年购买丝绸等货物输入中国的白银在133万元;1602年,西班牙殖民当局每年从南美的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等地运往马尼拉的白银总计有500万比索……其中的绝大部分用来购买中国的丝、茶等商品。——摘编自周卫荣《丝路贸易与白银货币化》1834—1839年六年中,白银每年平均以五六百万两的惊人速度外流。马克思深刻指出:“因鸦片的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天朝的白银几近枯竭。”——摘编自胡晏《略论鸦片战争前的白银问题》?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白银流通方向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不同阶段影响白银流通方向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变化:明朝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晚清时期白银不断外流至欧洲等地。(2分)原因:阶段一: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而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欧洲商品需求很少,新航路开辟以后,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在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分)阶段二:鸦片战争前,以英国商人为首的洋商大规模向中国倾销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2分)
角度三【货币与秩序变迁】为了探究现代货币的发展状况,老师搜集到了以下资料: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新兴经济体日益渴望更加多元化、更具有韧性的国际金融体系。美国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滥用美元霸权,加大对竞争对手和异己国家的打压,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持美元资产等方法,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会逐渐转移至其他货币,会给具有坚实经济交易基础和良好信用的人民币带来更多国际需求。——摘编自耿亚莹、谭小芬《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与人民币国际化》(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有利因素。(4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有利因素。(4分)【答案】越来越多的国家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国际社会对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具有更高要求;人民币具有坚实经济交易基础和良好信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某班以“历史见证英雄”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整理了不同阶段的“英雄”文化概念,并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阶段一过渡时代之英雄19—20世纪之交,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当务之急。传统秩序崩溃之际,需要有智识和勇气兼备、为国家和公众利益不懈努力的精英式英雄人物引领现代国家转型。梁启超认为过渡时代之英雄首先应具备“冒险性”,其次是“忍耐性”,虽遇无数阻力,一挫再挫,却仍能坚守其志。代表人物: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二中华民族之英雄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也使得“民族英雄”再次担当起培养民族意识和抵抗精神的重责大任……这时的“民族英雄”的概念演变为“为民族国家的利益(包括民族的生存和荣誉、国家的土地和主权)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物。中华民族英雄的形象和精神对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的中国凝聚民族意识、同仇敌忾,起到了巨大作用。代表人物:杨靖宇、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三芸芸平等之英雄新中国成立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