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借外物”,也要靠自己.docx
文件大小:13.42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1.9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借外物”,也要靠自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2)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

校团委举办“我们应当怎样成长”的主题征文活动,请你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目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提供了两句名言。第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出自课文《劝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要想成长,需要借助于学习;离开该文,结合“我们应当怎样成长”的主题,我们可以理解为:人要想成长,应该借助于他人的力量。第二句出自《韩非子》,意思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它强调的是做事要靠自己。题目要求以“我们应当怎样成长”为主题进行写作,写作的时候,可以认同第一句的观点,强调善于借力的重要性,善于借力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因为能不局限于自己的能力,而是善于发现更多有能力的人,能集合众人之优势,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也可以认同第二句的观点,强调自力更生的重要意义,比如芯片之痛,华为之困等都在提醒我们,唯有发展壮大自己,才是生存的王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自己才是最可靠”;还可以将两种观点融合起来,阐释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很多的时候,借助外力是为了强大自己,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既要善于借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要自立自强,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巧借外力,内强自我。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善于借助外力,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此处用刘邦善用人才,帮自己夺取天下的事例。二、外力毕竟只是辅助,最重要的还是要修炼自己的“内功”,这是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三、借助外力,发挥“内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走出岁月静好的人生。

立意:

1.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成长的道路,要靠自己去开辟。

3.既善于借力,又奋发自强,乃智者所为。

【佳作赏析】:“借外物”,也要靠自己

君子如何将“物”归于自己掌下?很简单,“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即为借托万物,成就自身。而《韩非子》中说:“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要依靠自己,自力更生。那么,一个是“借外物”,一个是“靠自己”,二者是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呢?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我认为,它们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那么,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要善用外物,成为外物的主人,不要被外物役使,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内因是主体,外因是客体,只有这样,才能锦上添花,成就自我。

印度圣雄甘地,曾见一蝎子落于水中,便伸手去救,却被蝎子蜇了,他再次伸手去救,又被蜇了,别人问他为何蝎子如此待他,他仍然以德报怨,甘地回答:“为什么要让蝎子的世界观来影响我的世界观?”甘地没有被外物所影响,着眼于自身,反而运用外物的不利成就了自身的伟大,只因他善于掌握并运用物的规律,此可谓善假于物也。

不知你是否听过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座右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身为一国之君,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支配着百姓的生活。百姓可以拥护你,也可以颠覆你以及你的王朝。所以,唐太宗懂得既要凭借“百姓”这个“外物”坐稳自己的江山,也要明白要发挥自己“以民为本”的主观能动性;而秦始皇一心想要专制,集权,犯下“焚书坑儒”的滔天罪行,强制“规范”百姓思想,而不是充分地借用“百姓”来稳固自己的霸业,结果适得其反。

同样的,放眼当下社会,人类同样通过无节制地利用“外物”来满足自己的贪欲,自然资源被人类一点一点地吞噬。当人们坐享其成,陶醉于自然所带来的利益之时,不料,沙尘暴来了,泥石流来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接踵而至。所以,这也告诉我们可以利用外物,但凭借“外物”是应该有一个限度的,自问一下,人类利用自然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资源的同时,是否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自然,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呢?正如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没错,世界是物质的,君子作为万物之灵,主宰世界,自然使物,又如何能被物使?也是一个把握好“度”道理。

因此,我们提倡荀子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借外物”的主张,同时也要发挥我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