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热点03 运用观点概括类试题(文言文文本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 .pdf
文件大小:3.78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9.82千字
文档摘要

热点03运用观点概括类试题(文言文文本阅读)

热点解读

▲命题特点:

1.选材类型多样化,侧重议论与事结合

测试材料以史传文为主(如人物传记),但近年逐渐加入议论性散文(如《论衡》《后汉书》选段),内

容涉及治国理念、人物评价、历史事件评析等。文本结构多采用“议结合模式,作者观点隐含在事

或对比中。例如《王畅传》中通过人物言行与旁人的谏言对比,体现施政理念的转变。

2.题型设置灵活,注重综合能力

常见题型包括选择题,如“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和简答题,如“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

3.考查核心:语境分析与逻辑推断

题目常围绕作者态度、人物行为动机、事件因果联系设计,需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深层含义。例如分析

“张敞谏言的核心思想(《王畅传》)或“韩非子主张被批驳的原因(《论衡》)。

4.强调辩证思维与文化理解

材料常涉及古代政治、伦理观念,如礼义教化、仁政思想,需考生结合历史背景和儒家经典如《论语》

进行解读。

▲设问形式:

①简要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不同点。

②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观点不同之处。。

考查形式多为简答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准确理解文章观点并迁移运用的能力,审题难度较大,要求

学生能够概括文本材料的核心内容,或者能够对文本两种观点进行比较。

▲解题方法:

1.整体阅读,把握文脉

先读题目,圈定范围:快速浏览问题,尤其是选项或题干关键词,明确需关注的人物、事件或观点。

分层梳理:按时间、事件、论点将文本划分为若干层次,标注核心句,如议论句、总结句。

2.关键信息提取与比对

关注高频词与关联词**:如“然”“故“是以”等逻辑词,揭示作者观点倾向;反复出现的概念,如“仁

“法”常为核心论点。

利用对称句式:排比、对偶句中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语义相关,可辅助推断观点。例如“忧

劳兴国,逸豫亡身中“忧劳”与“逸豫”的对比。

3语境推断与逻辑分析

结合人物言行:通过人物对话、行为,如王畅“布衣皮褥”矫正奢靡风气,推断其立场。

辨析论证逻辑:议论文中,作者常通过举例、类比,如引用历史典故阐明观点。需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

系,例如《非韩》篇以商汤、周武王为例反驳韩非主张。

4.排除干扰,验证选项

比对细节:选择题中,错误选项常通过偷换概念,如混淆“黔首”与“士人”、曲解因果,如将“被迫

害”误为“主动施压,设置陷阱。

代入检验:将选项内容代入原文,检查是否与整体文意及具体语境相符。

/限时提升练(建议用时:50分钟)

A谶题角鹰』当观点

一、(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1)景公出游寸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四

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①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涸之,君

将戴笠衣褐,执锐耨②以蹲行吠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西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

而遂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年!”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

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③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

了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2)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遗台,子④犹驰皿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

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宰夫有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四

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

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手,民无争心。先王本济五味也,以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