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第19讲地质构造与地貌
知识点一:褶皱
(1)地质构造
含义: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岩层形态。
分类: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两种地质构造。
(2)褶皱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类型: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3)背斜、向斜的特点
①剖面形态上: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
②岩层新老关系上: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③地貌上: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貌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逆地形)
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背斜成谷);
②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向斜成山)。
(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②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知识点二:断层
(1)断层
断层: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断裂+位移)。分类:水平断层和垂直断层。
依据地貌特征判读断层
①处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如甲图中B。
②处常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汾河谷地),如甲图中A。
③处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常形成图中的断移河,如乙图。
(2)水平断层: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称为平移断层,也叫做走滑断层。平移断层一般只出现在挤压作用下。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能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带附近派生出若干新构造地貌。
(3)垂直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两断层之间相对上升为地垒,常形成断块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两断层之间相对下降处为地堑,常形成构造盆地、谷地或低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线附近: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眼、湖泊。
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与断块山呢?
从外观上看:最大的差异是山坡的陡缓;
从地质构造上看: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褶皱形成连绵不断山体,而断层陡峻的块状山地、形成陡崖、峡谷;褶皱是一系列波状弯曲变形,断层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知识延伸一: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示意图
1.常见的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
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气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向斜建隧道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即学即练一
(一)2024届韶关二模地理
重庆很多地名的由来与地形密切相关,如“螬”就是两边是长条拈山岭中间的低地,下图示意重庆北碚区“螬上”位置及地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螬上”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