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第七单元溶液3溶液浓稀的表示7.
课堂达标01课后提升02
3D知识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1.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A.在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5B.100g水中含有20gNaClC.在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D.50g该溶液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10g
42.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所示为蒸发硝酸钾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硝酸钾质量分数保持不变B.在②→③过程中,硝酸钾质量分数不断减小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D.在②→④过程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D
5解析:A.①→②的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B.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②→③为恒温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D.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②→③为恒温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6知识点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钾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钾固体的质量为8.0g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钾固体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钾固体倒入量筒溶解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C解析:量筒用来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试剂,不能用来溶解溶质,溶解在烧杯中进行。
74.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g,量取水的体积为mL(水的密度为1g/mL)。?1585解析:(1)氯化钠质量=100g×15%=15g,需水85g,即水的体积是85mL。
8(2)操作步骤如图所示:①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EBACD解析:(2)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故正确步骤是EBACD;
9②B操作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解析:②B操作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试剂轻了,砝码重了,故应该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
10(3)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填序号)。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②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③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①④解析:(3)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杂质的质量也算成是氯化钠的质量,故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②溶解过程中,部分水洒出,溶剂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③溶液具有均一性,故部分溶液洒出,对质量分数无影响;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大,故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
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B.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C.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10g某物质溶于9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10%B
12?
132.0℃时,将12g硝酸钾溶于48g水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将此溶液分为三等份:?(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高10℃(无水分损失),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20%?
14(2)取第二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倍,需加入硝酸钾固体(结果保留到0.1g)。?(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6.7g20g?
153.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t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到0.1%)?丙甲乙16.7%?
16(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解析:(3)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