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说课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7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多元视角,认识不同民族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互动与融合。
2.增强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民族关系和社会变革中提炼历史规律。
3.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关系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4.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学生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特点,特别是民族融合的表现。
2.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特征,如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变迁。
难点:
1.学生对多民族并立的历史现象理解困难,难以把握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时,难以将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相结合。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教学,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3.利用图表和地图,直观展示民族分布和变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4.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比较,将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
2.课程平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预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关系的基本情况。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民族关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和提问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关系的基本情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民族融合的故事,引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特点,如辽宋和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民族关系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分析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例如,总结自己在分析民族关系发展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专题文章,介绍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相互关系。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地图,展示各民族分布和疆域变化。
-《元史》节选,了解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
-《宋史》和《金史》的相关章节,深入研究宋朝和金朝的历史特点。
-《西夏史》简介,了解西夏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成就。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资源中的专题文章,对比分析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探讨民族融合的原因和影响。
-利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地图,观察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疆域变化,思考民族关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阅读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