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是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包括郑和下西洋、中日交往、中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教材以生动的史实和丰富的插图,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爱国情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历史思维、文化认同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学生将培养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同时,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学生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中国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本节课还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打下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元朝的统一和明朝的建立,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学生还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如丝绸之路等,为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具体事例来理解抽象概念。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尚待培养。学生倾向于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对图表、地图等直观资料较为敏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对于明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老师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需要老师引导进行对比分析。
-学生可能对历史时间的概念把握不够准确,需要老师通过时间线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需要老师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软件资源:历史教学软件、PPT演示文稿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历史资料电子文档、历史事件视频片段
-教学手段: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课我们将穿越时空,回到明朝时期,探索中国在的那个时代是如何与世界交往的。下面,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郑和吗?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壮举吗?好,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程。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了明朝的国力和海上航行技术。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
2.学习明朝的对外交往
(1)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5页至第46页,找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你们可以分组讨论,5分钟后我们一起来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好,时间到了。请第一组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分享)
很好,第一组同学总结得非常到位。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了解中日交往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第46页,了解明朝时期的中日交往。你们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思考中日交往的特点。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好,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很好,明朝时期的中日交往既有友好交流,也有战争冲突。这体现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复杂性。
(3)探讨中西方文化交流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6页至第47页,了解明朝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情况。你们可以思考:这些文化交流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非常好,中西方文化交流使得中国更加了解外部世界,促进了科技、文化的进步。同时,也使得西方逐渐了解中国,为后来的中西交流奠定了基础。
3.总结明朝的对外关系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刚刚学习的内容,总结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特点。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好,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很好,明朝的对外关系以和平交往为主,既有友好交流,也有战争冲突。这些交往丰富了中国的文化,提高了国际地位。
4.小组讨论:明朝对外关系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时间到了,请第一组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分享)
非常好,第一组同学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明朝对外关系的影响。确实,明朝的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国内的发展,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