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童年》读后感_90.pdf
文件大小:1.02 M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1.06万字
文档摘要

2024年《童年》读后感

2024年《童年》读后感1(约865字)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

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却是异常的

悲惨。

《童年》这本书向我们再次讲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

活状况。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四岁丧父,

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

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幼小的他过早地体

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而受到许多打击。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

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高尔基。故事生动展示了一个充满残酷、野蛮、愚昧、

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体会到

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以及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

光明的苦难历程。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

无忧无虑的。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

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

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

的“事件”。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当年的高尔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但现在的

我却连简单的洗衣服都做不好。我曾尝试过洗衣服,却实在做不到。先要擦肥皂,

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再……洗到再来,衣服还是不成样子,脏的地方还是

脏,最后只能丢进洗衣机。我们和高尔基之間,差距实在太大了。

看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知道了这美好的童年需要我去珍惜,还

让我懂得了现在就应该做好出发前的准备,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读

书阅读总能让我像《祖父的园子》里的萧红一样感到无比的自由;总能让我随心

所欲的畅想感到惬意;总能让我有感于生活的幸福与满足……

2024年《童年》读后感2(约616字)

《童年》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童年的经历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它揭示了俄罗斯

沙漠的黑暗、残酷和不人道的生活。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饱受着

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折磨和屈辱。但高尔基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来

到这里。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比什科夫,他的副名是阿列克谢亚。

他年轻时失去了父亲。他和他的母亲和祖母来到了他祖父的家。与其说它是一个

家,不如说它是人间地狱。我的祖父负责管家的一切。他脾气很坏,视金钱如命。

主人公阿丽莎经常因为犯错误而挨打。这两个叔叔经常为了各自的财产而吵架打

架。家里的女人没有地位,可以被丈夫责骂和发泄。这一切给阿莱沙年轻的心灵

留下了阴影。从那以后,阿丽莎离开了祖父的家,独自踏上了社会的征途。他参

加过许多地方的战斗,在战斗中受了许多屈辱,但他活了下来。这应该是因为他

总是依靠自己坚强的精神和不向困难屈服的信念。

现在,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的祝福有什么好处。我们不担心食物和衣服。可

是小廖沙吃不饱穿不饱,挨打受辱。这些悲惨的场景让我思考:如果我们生活在

俄罗斯沙皇时代呢?我们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吗?

时代在进步,但人们变得越来越懦弱。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想退缩、逃

避或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要得到幸福,首先要学会吃苦。”

2024年《童年》读后感3(约678字)

童年是美好的,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而作者高尔基作品三部曲中的一本

它在文学万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这本书主要写了:阿廖沙三岁时,父亲便离开了人世,母亲带着他去投奔外

祖父,外祖父是个小染坊坊主,他性格暴躁,经常毒打孩子们,而且还自私自利,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也是非常残暴不堪的。他们为了争夺阿廖沙母亲的嫁妆和外祖

父的财产而互相打架斗殴,还经常用打孩子来撒气。但是在这污浊、黑暗的环境,

有一个人她依然乐观、善良、有着无私的爱,她便是——外祖母。外祖母非常和

蔼可亲,她是唯一一个疼爱阿廖沙的人。她给了阿廖沙无私的爱,无限的宽容。

她为阿廖沙指引走向光明的道路,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而相反我们的生活时代是那么幸福,有许多喜欢的玩具,许多漂亮的衣服,

还有许多美味的零食,在餐桌上又是大鱼大肉地吃着,但是我们还是不知足,一

有不顺心的事便和父母大吵大闹、抱怨声、责怪声不停。甚至有时候看到喜欢的

东西便哭闹着让父母买,但是买好之后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便不想要了,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