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学报
#001。29(1)
(社会科学版)
94一100
JournalofLanzhouUniv.(SocialSciences)
Vol.29No.12001P94一100
从《说文解字》看古羌族对华夏农业的贡献
赵小刚
(兰州大学中文系,甘肃兰州730000)
七七‘;绍瞬二幻七;瞬价二穴夕夕:久绍‘之夕夕弓之夕夕二众只汾分多价绍二灸众绍岁了价
夕:众夕了吕七烧众多吕七众价乡妞尧幻七尧穴岁吕七尧久绍多冰拙尧岁妞七七穴声吕七七
众夕绍吕咨七众绍吕七七众乒吕七
内容摘要: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部分汉字的说解,论述了古代羌民族在农业方面的成绩
与
贡献,认为麦子、谷子、芋头三种农作物都是古羌人辛勤培育的结果.古羌族从西北向东、
向南
迁徒,这些农作物也随之传入各地。
关链.词:《说文解字》;古羌族;农亚
中图分类号:HO-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804(2001)01-0094-07
尧‘昌之多之夕乡沙多之,之夯夕,七尧众夕价绍吕妞:弓匕之汾华七众夕华岑七尧穴夕踌
岁书尧穴众夕瞬吕妞七众久绍踌吕七尧穴穷畴吕妞尧袋穴夕踌吕男乡妞七众召乡匕七尧众
只多匕之绍夕岁七众穴穴夕踌吕七七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羌族人民以勤劳的双手为古华夏族和汉
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源远流长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工具,葆有众多
古代民族的丰富文化内容,其中理所当然含有古羌族的历史文化成分。基于这一认识,本文
拟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关汉字的解释为据,对古羌族在农业文化方面的巨大贡献加
以述说。
一、古羌族把麦种传遍了黄河流域
《说文解字》说:
来,周所受瑞麦来料也。??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五篇下)
这一说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来”字指一种麦,二是这种麦由上天恩赐于周人。
古文字表明,“来”字确指麦。据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说,早期甲骨文中“来”和
“麦”本是一字,像麦穗、麦茎、根、斜垂的叶子之形。《邺中片羽三集》第457条记录一
则卜辞:“庚辰贞:受来?·?不受来?”这是“来”指麦的实例,问麦子能否丰收。以后
“来”字有了往来的意思,如罗振玉《殷墟书契后编》(下)91条:“有来妓。”意思是有来
临的灾祸。为把“来”字这两个意义加以区别,就用强化和突出麦子根部的办法,造出了
“来”的繁体“妻”。小篆以来,表示根部的笔画与表示麦茎的笔画分离,写成“夕”。由此
看
来,《说文解字》关于“来”字的第一层说解是正确的。再看第二层意思。汉代前后人们普
遍
。收稿B期:2000-03-23.
作者简介:赵小刚(1963-),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从事古代汉语和文化学研究.
94
认为,周灭商而得天下是上天施助的结果,因而周人的麦谷也都是天授的。《史记·周本纪》
说:“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覆于下,至于王
屋,
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句郑玄笺:“(周)武王渡
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埃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谷俱来。此谓贻我来牟。”
许
慎的解释即同此说。显然,这样的说法是虚妄的。出自魏晋人之手的《孔丛子》已斥其荒诞,
该书《执节篇》载,魏王间子顺曰:“寡人闻昔者上天神异后樱而为之下嘉谷,周以遂兴?”
子
顺回答:“天虽至神,自古及今,未闻下谷于人也。”唐代欧阳修《诗本义》卷十二怀疑说:
“百谷草木其有固已久矣,安知四谷之种为后樱而降也?使天有显然之迹,特为后樱降此四
谷,
其降在于何地?自周秦战国之际,去圣远而异端起,奇书怪说不可胜道,而未尝有天为后被
降种之说,诗又无明文,??则毛郑何据而云天为后樱降种也?可谓无稽之言矣。”清代人徐
濒在《说文段注笺》中也指出了许慎解释的错误,他说:“郑笺引火流为乌,以谷俱来,许
君
以此解字,皆附会也。”
然而,牵强附会的观点却给我们透露了有价值的信息,即周人的麦种来自周部族以外。
循
着这一线索追踪,我们看到,麦子并非从天降落,而是来自羌族,是羌族把麦种及种植技术
传给了周人。从《说文解字》“台阵”字条可以看出这一点。《说文》说:
邵,炎帝之后姜性所封,周弃外家国。从邑,台声。右扶风藻县是也。(六篇下)
这一说解表明两方面事实。首先,周人与羌人有甥舅关系。“姜”是弃的母亲之姓,“弃”是
后樱之名,“外家国”是说姜姓都国是后翟的母舅之国。周人自认后樱出自姜.,踩了天帝的
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