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诗歌一、汉代文学的时代背景政治制度:分封制——封建中央集权制社会思潮:黄老思想——儒家独尊(“表彰六经,独尊儒术”)选士制度:经明行修、策问取士、察举征辟二、汉代文学的总体特征文人地位、心态的巨大变化:由先秦时自由游走、择木而栖的士人一变而为以王权为唯一皈依、以入仕为唯一出路的“儒生”;思想行为规范加强,个人意识淡化,人生轨迹趋同。文风的变化:文学在主题、题材、体裁方面有所开拓,但思想格局变得局促,尊儒及策问取士使依经立义成为最为普遍的现象。文学理论上强调文章教化、经世的功利作用。三、汉代文学的类别大致分为三大类:赋体文学(骚体赋、大赋、小赋)散文(政论文、史传散文、清议散文)诗歌(汉末文人诗、汉乐府)汉乐府一、乐府的概念演变“乐府”原义,是指国家设立的诗、乐、舞三者结合的音乐机构。至六朝,人们对此机构制作、采集的可以和乐而歌的诗也称乐府,乐府便由音乐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二、汉乐府的保存宋代郭茂倩收录历代至五代时期乐府诗,辑为《乐府诗集》一书,共100卷,将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汉乐府主要保存在其中的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之中。三、汉乐府的思想内容《汉书·艺文志》将其内容概括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描写社会底层百姓生活困苦、婚恋、战争、徭役及时事等诸多现实题材。四、艺术特征:1、叙事性强。情节剪裁、人物刻画是其最擅长的两个方面。2、句法活泼多样,四言、五言、杂言均有,直接影响了文人五言诗的产生《古诗十九首》一、《古诗十九首》的由来《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东汉末年无名诗人所作。非一时一人所为,因其内容风格相近,梁代萧统将其编入《文选》,并命名为“古诗十九首”。二、思想内容特点《古诗十九首》所收录的十九首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主要抒写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底层文人追求的与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无所归依的痛苦。大致可概括为两大主题:1、羁旅情愁,相思怀人(现实境遇的真实写造)2、生命短暂,人生何求(生命意义的终极思考)三、艺术特征1、化事为境,极具抒情性。2、厚积薄发的抒情方式:浓烈深沉的感情出之以平淡、平易的表达。3、诗体的一大变革:句式以五言为主,代表着文人五言诗的出现;实现诗乐分离,章法结构上变重章叠唱为一气贯注。4、开感伤一派诗风,于风骚之外,另辟蹊径。后人尊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五言之《诗经》”。《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