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节选)》测试题带答案
1.下列对阿Q“精神胜利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被赵太爷打后,心里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体现
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B.阿Q在未庄人眼里成了手握重权的革命党时,他感到得意,这也是精神胜利法
的一种表现。
C.阿Q在赌钱输光后,能够迅速通过自我安慰恢复平静,显示了他的乐观态度,
与精神胜利法无关。
D.阿Q被打后自我安慰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反
映出他的精神胜利法。
答案:C
2.下列对阿Q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是一个靠打短工度日的小人物,家徒四壁,穷得连姓都没有。
B.阿Q虽然生活贫困,但始终自我感觉良好,常试图与地主赵太爷攀亲。
C.阿Q有着一套独特的“精神胜利法”,使他能在任何困境中都保持精神上的满足
。
D.阿Q是一个勇敢的革命者,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为改变命运而奋斗。
答案:D
3.下列对《阿Q正传》节选部分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幽默诙谐,常含讽刺意味。
B.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C.语言平实无华,缺乏文学性。
D.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B.秀才听了这庭训,非常之以为然,便即刻撤消了驱逐阿Q的提议。
C.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
D.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
答案:D
5.下列对《阿Q正传》节选部分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在未庄常常受到别人的鄙夷和毒打,但他总能通过自我安慰来保持精神上
的平衡。
B.阿Q进城谋生后,因一些阴差阳错的事,竟被未庄人误认为是手握重权的革命
党。
C.阿Q在被赵太爷打和调戏吴妈受罚后,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但他没有放弃希望
,继续努力生活。
D.阿Q在未庄人面前暂时抖起来后,开始变得骄傲自大,不再与以前的朋友来往
。
答案:D
6.下列对鲁迅笔下阿Q性格的矛盾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这种矛盾性格体现在他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上
。
B.阿Q既争强好胜又忍辱负重,这种矛盾性格使他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复杂的心
理。
C.阿Q既追求革命又害怕革命,这种矛盾性格反映了他对革命的认知和态度上的
模糊性。
D.阿Q既善良正直又凶狠残暴,这种极端对立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并存。
答案:D
7.下列对《阿Q正传》中“革命”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对革命的认识模糊而幼稚,他想象中的革命是简单的报仇和抢东西。
B.阿Q在未庄人眼里成了革命党后,他的生活暂时得到了改善,但他并没有真正
参与革命。
C.阿Q对革命的向往源于他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更好生活的渴望。
D.阿Q最终因为真正参与了革命而被杀害。
答案:D
8.下列对《阿Q正传》节选部分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阿Q这个典型人物,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B.小说运用了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对阿Q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C.小说语言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D.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使情节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答案:D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
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B.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
打老子……”。
C.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
,便心平气和起来。
D.“儿子打老子,”阿Q想,“真是世界末日到了!”
答案:B(注:原句中“后来想”后的冒号应去掉,因为此处不是提示下文,而是表
示阿Q的想法,应直接用逗号连接。)
10.下列对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制度是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B.阿Q个人的贫困和无权无势是他产生精神胜利法的个人原因。
C.阿Q对现实的逃避和不敢正视自己的处境是他产生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原因。
D.阿Q对革命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