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代宗法制度课件.ppt
文件大小:501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古代宗法制度一、宗法制度(一)宗法制度的产生宗法制度源于原始氏族时代,于商代逐渐形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周公制礼(二)宗法制度概念宗法: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权利与义务的法则。简单说就是中国古代社会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二、西周宗法制度的内容(一)嫡与庶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天子王位的,必须是嫡妻长子。(宗法制度核心)“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目的: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二)大宗与小宗
(三)分封制和宗庙制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卿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礼记·王制》)左宗右社(四)丧服制度——“五服”制斩衰(3年)齐衰(5个月至3年)大功(9个月)小功(5个月)缌麻(3个月)三、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但宗法制度并未在社会变革中被完全打破,它在后世的延续与发展主要有两条线索:⑴嫡长子继承制⑵宗法制度构成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大宗、小宗是等级隶属关系,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