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自主发展的人
高正华
天问教育集团理事长、总校长,全国中学骨干校长、全
国民办学校优秀校长、湖北省首批中学骨干校长、宜昌市首
批杰出校长。
“人人自觉发奋、人人自主发挥、人人自主发展”,在
天问教育集团各个校区的醒目位置,来访者抬头便能见到这
一行遒劲有力的标语。天问教育人说,这是天问教育价值观
的高度凝练,从2013年9月份正式提出,历经五年探索和
践行,已成为全体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指南。在
天问教育集团关于办学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表述中如是说:
天问教育通过秉承“人人自觉发奋、人人自主发挥、人人自
主发展”教育价值观,以“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为办学使命,
实现“办成自主教育的品牌学校”发展愿景,三者自成一体、
相辅相成,构成了天问教育独有的学校文化价值体系。
《湖北教育》:学校文化的形成有其基本规律,从来就
不是一夕之间上了墙就能形成的,而其最根本之处则在于全
体教职工和师生的高度认同。可以说,没有认同,就没有学
校文化,没有基于师生整体的学校价值观。请您介绍一下,
天问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如何生成的?
高正华:学校文化价值体系包括学校使命、愿景、价值
观,也包括以前人们经常提到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这个体系的提炼过程不是纸上谈兵、在办公室想出来的,也
不是请教育专家题字提出来的,而一定是依据学校自身发展
目标和实际状况,按照已有的文化符号或者学校教育特点,
一步一步梳理总结出来的。
天问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在学校长期的发展过
程自然生成的。这个生成的过程伴随以我为代表的一批天问
教育的创业者,一共经历了六个阶段。因此,天问学校的使
命、愿景、价值观的表达也是现有天问人所特有的。
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时间大概在2001年9月至2004
年8月,我们提出“让更多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更好
的教育”,强调“环境”对“教育”的作用。第二阶段是转
型阶段,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我们提出“让更多的
学生在更好的教育服务中得到更好发展”,将前一阶段的“环
境”改为“教育服务”,树立以学生为主?w的教育思想。第
三阶段我们称之为调整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
我们提出“让全体学生在更好的教育服务中得到和谐发展”,
将“更多”改为“全体”,意在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
“发展”改为“和谐发展”,是将教育目标具体化。第四阶
段开始走向成熟,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用精细化服
务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
观念。
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是凝练阶段,我们喊出了“精
细服务,自主发展”,将“和谐发展”提升为“自主发展”,
追求自主发展这一更高层次的和谐。这个时候就自然生成了
具有天问特质的,区别于国内外其他学校的自主教育。为什
么要改成自主发展呢?当时天问学校办了四年,老师们除了
在学习上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在生活上像保姆一样来保护
和照顾学生。老师的精力完全消耗在日常的琐事之中,学生
也在被照顾中丧失了自我的主动性。后来我们通过研究发现,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自主管理和自主
学习能力。怎样进行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呢?我们完全按自
己实际情况进行摸索,便有了今天具有天问特质的自主教育
体系。
于是,从2013年9月至今,“人人自觉发奋、人人自由
发挥、人人自主发展”就成为天问教育人的行动指南,强调
以自觉发奋为前提,自由发挥为途径,自主发展为目标,确
定教育目标就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到这个阶段,天问的使
命愿景价值观就基本成熟了。
《湖北教育》:那么天问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三者之
间有何内在的逻辑关系呢?
高正华:可以说,天问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伴随天问自
主教育的生成而自然形成的,一定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就如
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有内在联系一样。
天问在2008年自然生成了自主教育体系。自主教育的
基础是让学生有自觉发奋的素养,然后在自觉发奋的基础上,
通过自由发挥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也是我们的办学依据和行动指南。天问实施自主教育的教育
目标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所以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就成为了
我们的使命,也是办学宗旨。如果天问毕业的学生,有80%
是自主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