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案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案体系分为实践教案目标体系、实践教案内容体系、实践教案管理体
系、实践教案保障体系和实践教案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案目标体系
1.实践教案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
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
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
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
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
创新精神。
2.调整教案目标
实践教案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
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案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
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
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
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案目标,贯彻“以实践教案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
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1/10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案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
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案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案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
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案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
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修订实践教案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案计划,
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案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案质量的倾向。文科专业在编写实践教
案计划时更要注意。
6.制定实践课程标准
实践课程标准应对各实践教案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课时)安排、
教案形式和手段、教案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实验、综
合性实训、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各种教案形式。
各系部在制定实践课程标准时注意各课程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
增加实训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习的比重,使实践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动手能
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每一个实践教案环节均应有配套的实践指导书。
7.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学院的实践教案总体目标和规划,审核
和批准各系部上报的实践教案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各系部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聘请校外企业专家担任专业管理委员会,由校
企双方共同制定各专业的实践教案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2/10
各系部根据实践教案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课程标准,并编制实践教
案指导书。
二、实践教案内容体系
实践教案的内容是实践教案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将实践教案环节(实验、实习、
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
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
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案内容,将实践教案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
案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案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1.理论教案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理论课教案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
用为教案重点,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案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案
体系,实践教案在教案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理论教案将根据实践教案的需
要.将有关知识和技能综合成公共课(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专门化方向
技术课(技术应用)三大模块。以实践性环节为中心线索,串接这三大模块。使这
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
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各专业方向实践教案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
40%,不少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