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9.《说“木叶”》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1).pptx
文件大小:1.08 M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2.19千字
文档摘要

说木叶;教学目标:

1、辨析“树叶”和“木叶”、“落叶”和“落木”不同的意蕴。

2、体会把握中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可见,从“木叶”发展到“落木”,以及它在诗歌中的常见和“树叶”的不见,关键在于那个字呢?

;看下列诗句,概括“高木”和“高树”的形象。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答柳恽

吴均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木叶都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都是秋天里的落叶形象。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木”和“树”在形态上给人不同的暗示:

木—木头、木料—树干(无叶)—暗示落叶

树或叶—繁茂的枝叶,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木”和“树”在颜色上的暗示也不同:

木—微黄,干燥

树—褐绿色,与叶相近

;

树+叶=叶因而诗歌里没有“树叶”,只有“树”或者“叶”

木+叶=秋天的落叶所以用在表示清秋的诗歌里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改成“午阴嘉木清圆”好不好?为什么?

;作为诗歌语言,“树叶”和“木叶”有什么不同的意味?

;感受下列诗句,说说“落木”和“落叶”有什么不同的意味。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

明确:

落叶、木叶:虽然从树上落下,但在飘落的过程中,还保留一点“叶”的绵密之感和对树的依恋之感。

落木:洗尽绵密,仿佛有落完树叶的光秃秃的树的影子,显示的是更为空阔的意境,更为萧瑟、肃杀的秋意。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即它带给人的联想,构成了诗歌含蓄蕴藉、意蕴丰富而难以言说的美感。

比较下列这两个诗句,说说哪个更富有意蕴。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直指的含义: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诗句的字面义: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