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东大学10秋本科论文写作要求.docx
文件大小:38.54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9.89千字
文档摘要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山东大学10秋本科论文写作要求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山东大学10秋本科论文写作要求

本文针对山东大学秋季学期本科论文写作要求,详细阐述了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与讨论以及论文撰写等。论文摘要字数不少于600字,旨在为本科生提供一篇全面、实用的论文写作指南。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本科教育质量日益受到关注。论文写作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大学秋季学期本科论文写作要求为背景,分析了当前本科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前言字数不少于700字,为后续章节的论述奠定基础。

一、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

1.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1)论文选题是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不仅能够激发研究者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确保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的选题能够引导研究者深入挖掘研究领域的空白和前沿问题,从而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选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2)论文选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是论文写作的核心,它能够指导研究者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分析资料,确保研究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研究问题的提出也是选题的关键,它要求研究者对研究领域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3)此外,论文选题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关系到论文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一个好的选题应该具有可行性,即研究者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完成研究任务。同时,选题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提出新的观点或方法。这样的选题不仅能够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还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因此,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对于保证论文的质量和推动学术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如何进行论文选题

(1)论文选题的过程首先要对相关领域进行广泛调研,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例如,根据中国知网发布的《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科学等领域的论文数量逐年上升,显示出这些领域的研究活跃度和学术关注度。以环境科学为例,研究者可以关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具体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如某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措施,来寻找选题的切入点。

(2)在进行选题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根据《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学生对兴趣与专业匹配度的满意度较高时,其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更为顺利。例如,一位对市场营销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实习经历,选择“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作为论文题目,这样既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又能确保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3)选题还应考虑实际的社会需求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以人工智能为例,据《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因此,一位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取“智能语音识别在客服领域的应用研究”作为论文题目,这样的选题不仅符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还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在选题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统计数据和成功案例,以数据支撑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

(1)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首先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检索和筛选。根据《2020年中国学术文献资源总库》的数据,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超过百万篇,因此,研究者需要利用各种学术数据库,如CNKI、WebofScience等,进行关键词检索和主题分析。例如,在研究“绿色建筑”领域时,可以检索“节能减排”、“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设计”等关键词,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遵循一定的逻辑结构。一般来说,文献综述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按时间顺序、按研究方法或按研究内容)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结论部分则总结研究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例如,在撰写“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早期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3)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还要求研究者对所引用的文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评价文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论的创新性以及研究的实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