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日益提升,致使窃取网络
虚拟财产的案件频频发生,给公民的财产权益造成严重侵害。由于目前无专门的
法律法规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予以明晰,导致司法实务在处理类似案件时,
存在同案不同判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网络虚拟财产刑法上的保护。以窃取网络虚拟财
产相关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发现司法工作人员在认定网络虚拟财产案件时,存在
法律属性认定不明、罪名认定不一致、犯罪数额认定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此,
明确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对于该违法行为精准量刑至关重要。
厘清网络虚拟财产内涵及范围,有利于准确认识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在对网络虚拟财产常见类型的划分下,梳理出物品类、货币类虚拟物品属于网络
虚拟财产范畴,而账户类的划分属于个人信息。网络虚拟财产是以电子化形式,
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与现实货币产生交易关系的数字化商品。明确网络虚
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是财产属性。网络虚拟财产电磁数据的产生方式及所承载的财
产价值,表明其同时具有数据属性与财产属性。数据属性是网络虚拟财产的物理
属性,而财产属性是网络虚拟财产的本质属性。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财产性利益,
将其列为刑法中财物范畴,是法律所允许的扩大解释。认定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
为构成财产犯罪,与犯罪人主观目的相符,能够更好保护公民财产权益。而认定
为计算机犯罪,易造成处罚上的漏洞、罪责不适应的短板。在认定窃取网络虚拟
财产行为构成财产犯罪基础上,对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符合盗窃罪进行理论上
证成。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客观上具有转移占有的行为事实,主观上具有非
法占有目的,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在犯罪数额认定上,采取对网络虚拟财产类
型化构建的措施,对物品类、货币类等网络虚拟财产,分别进行数额上的认定。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盗窃罪;数额认定
I
目录
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1
(一)选题由来1
(二)研究意义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
(一)国内研究现状2
(二)国外研究现状4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5
(一)研究思路5
(二)研究方法6
第一章窃取网络虚拟财产典型案例及问题梳理7
第一节窃取网络虚拟财产典型案例7
一、张某盗窃案7
二、赵某盗窃案8
三、冯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8
第二节典型案例的法律问题析出9
一、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认定不清晰9
二、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罪名认定不统一10
三、网络虚拟财产犯罪数额认定不完善12
第二章网络虚拟财产范围及法律属性分析14
第一节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界定14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内涵14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外延15
第二节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分析16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数据属性17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18
三、网络虚拟财产属于刑法上财物范畴20
第三章窃取网络虚拟财产刑法规制路径的选择22
第一节以计算机犯罪规制的不足22
一、易造成处罚漏洞22
IV
目录
二、罪责刑不适应的短板23
三、个人利益保护的忽视23
四、行为人犯罪目的考察的缺失24
第二节以财产犯罪规制的合理性25
一、网络虚拟财产是财产犯罪的对象25
二、财产法益刑法保护的合目的性26
三、犯罪竞合处理的合理化27
第四章窃取网络虚拟财产以盗窃罪规制路径证成及数额认定30
第一节窃取网络虚拟财产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30
一、具备客观上“转移占有”行为事实30
二、具备主观上“非法占有目的”31
第二节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典型类型分析33
一、窃取合法生成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认定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