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制定背景
随着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全面开展,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机构、
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了面向流域或水
利工程的各类水利模型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在当前模型的研制、开发
和应用过程中存在模型存在重复建设、难以复用和共享等问题。产生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目前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中,对于水利模
型在研制、开发和应用等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标准导致模
型接口不一致,就难以共享和复用,进而导致目前模型的开发效率低
下和重复建设。因此,需要指定水利模型集成和服务技术要求,用以
规范模型在数字孪生水利业务应用中集成和服务等环节,实现水利模
型的集约化利用以及跨层级、跨业务、跨部门共享。
目前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已在水利行业全面展开,目前由于缺乏相
关技术标准,水利模型无法有效满足数字孪生水利业务“四预”功能
所需达到的业务模式创新、流程优化等要求,也不利于模型功能的迭
代发展,只有实现模型在集成和共享方面的标准化,才能促进模型和
业务应用的有效融合和增长。因此,各单位对于水利模型的标准化需
求愈发迫切,亟需在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共享技术体系指导下实现
水利模型的高效利用和有效共享。
(二)主要工作过程
2024年9月,谋划标准编制工作,进行资料收集、条文编写。
2024年10月,编制了项目建议书,组织编制工作大纲和条文初
稿。
2023年11月8日,组织召开标准编制工作大纲审查会,工作大
纲通过审查。
2024年12月,根据工作大纲专家审查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修
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主要内容及来源依据
2024年1月,水利部以部文形式印发《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水
利专业模型输入输出数据结构规范(试行)》(办信息〔2024〕11
号)和《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水利专业模型封装技术要求(试行)》
(办信息〔2024〕12号),成为数字孪生建设水利专业模型标准化、
集约化建设的首个指导性文件。本次技术要求是在原来规范指导文件
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总结先行先试经验,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形
成本标准。本标准共8个章节。
第一章范围,概述标准整体内容并明确适用范围。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列举了所引用的标准,包含标准名称和
标准号。
第三章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水利专业模型”等术语。
第四章缩略语,介绍了本标准所使用的缩略语。
第五章总则,明确了水利专业模型集成与服务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模型输入输出数据结构要求,规定了水利专业模型输入输
出在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文件格式以及模型输出文件解析的要求。
第七章模型封装要求,对水利专业模型封装的一般技术流程等提
出了相关要求。
第八章仿真推演,规定了水利专业模型在具体水利孪生业务中集
成的一般要求。
第九章模型服务要求,对模型在数字孪生水利业务中的共享和应
用提出了要求。
三、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分析
目前,国际上关于水利模型集成和服务方面暂无相关技术要求。
随着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全面开展,水利部、各流域、省级水行政主
管部门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技术现状,开展了以
“功能组件化、接口标准化、服务定制化”为目标的水利模型改造和
研发。例如:水利部在2020年开展的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
平台建设以及2022年-2023年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原型系统建设过
程中,分别对系统中的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模型在平台的集成以及对
外服务接口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标准用于实现模型的组件化集成
和对外服务的标准化。2024年1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了《水利部
数字孪生平台水利专业模型封装技术要求(试行)》《水利部数字孪
生平台水利专业模型输入输出数据结构规范(试行)》文件。这些工
作为本导则的编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和文件借鉴。
四、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