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规范》.docx
文件大小:148.12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3.8千字
文档摘要

Q/LB.□XXXXX-XXXX

PAGE2

ICS

FORMTEXT080.99

CCS

FORMTEXTGXAS

FORMTEXTA16

团体标准

T/FORMTEXTGXAS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FORMTEXT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

培养规范

FORMTEXTSpecificationfortalenttrainingofcomputerapplicationspeciality

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DROPDOWN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广西标准化协会??发布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GXASXXXX—XXXX

PAGE1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GXASXXXX—XXXX

PAGE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管理以及评价与改进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建标192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应构建学校、企业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学校、企业应共同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应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在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感、职业素养。

应按照培养目标,为学生培养提供优良的软、硬件资源和管理服务,并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应精准对接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强化实践教学,鼓励校企联合研发。

应培养具备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操作、管理、维护等相关知识的人才。

培养体系

如图1所示。

培养主体培养管理培养目标

培养主体

培养管理

培养目标

学校

资质

企业

师资

设施设备

场地

资质

师资

设施设备

场地

学校

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教学实施

学生管理

评价与改进

企业

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教学实施

学徒管理

培训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计算机应用相关等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软件与硬件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和信息处理等操作或产品销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培养主体

学校

资质

应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具有全日制学历学生招生资格。

应具备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条件:

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及平台;

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

师资

负责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负责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职业技能以及人文素养,宜具备但不限于以下能力和资质:

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

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或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及以上技能竞赛奖者按有关规定引进;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工种中级(含)以上职业资格;

能够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参加企业实践或技术服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场地

应配备至少1间计算机基础实训室。

应配备至少1间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应配备至少1间数码产品使用与维护实训室。

选址、功能布局、建筑要求、采光、照明、安全、消防等应符合建标192的相关规定。

设施设备

应按照《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和软件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标准》《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要求配置。

企业

资质

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业务。

师资

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承担学生技能教学工作,参与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宜具备但不限于以下能力和资质,宜具备但不限于以下能力和资质:

具有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应具有高级(含)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参与学校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

掌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