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个案工作之网络成瘾.doc
文件大小:2.52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4.68千字
文档摘要

题目:

个案工作之网络成瘾

【摘要】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我们扩大视野汲取知识的同时,有的人通过网络自毁前程。据数据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明显偏高,应当引起关注,当代影响青少年踏上网瘾之路的原因有许多,本文将通过具体成瘾案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网络成瘾;家庭环境;社会支持;

一、背景介绍

李新,男,高一学生,小学时期成绩优异,初一时由于哥哥的引导,开始接触网络,后来慢慢沉迷其中。后果不出所料,他的成绩急速下滑,伴随着对网络的进一步沉溺,他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李新经常流连于网吧和游戏机房。他的家人对他严加看管、切掉网线,监视他读书等,但还是成效不大,李新还是会在上课期间偷偷溜去网吧上网。李新的父亲做生意,是个成功的商人,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母亲是没有工作,做全职主妇,他们文化程度都较低,都是小学还没毕业。父亲性格火暴,动不动就发火,在家最有话语权,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李新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非常宠爱他的姐姐,而比较忽视李新。他的姐姐目前在国外留学,哥哥在一所高职学校里就读,平时住学校,所以大多时间,在家里的小孩只有李新一个人。李新的父母关系不好,父亲经常责骂母亲,母亲则逆来顺受,所以把气都发到李新身上,对他要求很苛刻。从他懂事后,他开始自卑,开始封闭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形式上的反叛,但是总爱一个人独自呆着。刚开始还好,他还会和同学们有彼此的交流串访,但是自从上初一开始,他就慢慢的开始沉迷网络。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不能自拔。

个案评估

案主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和沉溺网络学业荒废

从案例上来看李新的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主要是家庭教育缺失和学业荒废。李新的家庭给他造成很大压力,父母关系不和,父亲经常当着他的面骂他母亲,而母亲又把压抑着的怒气转移到李新身上,这给李新造成了心理情绪的负面影响,并且,因为父母自己文化程度低,对李新的学习报以很大的希望,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所以李新的身上就承载着期望与怨气这么不协调的东西。李新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小学时期,他的成绩优异,在沉迷于网络之前,他与周围的同龄孩子相处的还比较融洽,并没有现在这么僵硬。也就是说,在懂事之后,他在心理上有了一丝的迷惑和矛盾,不理解父母亲的关系,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所以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就能沉溺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所以最终使其深陷网络无法自拔。

案主带有明显青春期的逆反特征

案例中李新初高中正处在人生中很重要的阶段——青春期。这段时期因青少年开始转变为大人而有些心理与生理上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转变,这段时期可能会有些行为上的偏差或情绪上的不稳定。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稳定及不稳定的时期,它们是具有普遍性,不一定与任何特定发展期或经验相连,有时候反而能助我们成长。初中时期李新逐渐沉溺网络,父母则是用极端的方式来监控李新的学习,错误的教育方式使李新产生了逆反心理,玩心愈加强烈。且叛逆期在心理状态的表现,会特别的敏感,其中自然不乏许多会影响情绪发展的因素,如果家人师长不了解孩子表现的潜在原因,往往给予的是指责而非更多的关怀,这对李新而言,更是一层重大的压力与伤害的来源。但大部份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李新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亲人所营建的各种限制。这属青春期的典型特征,社会工作者应理性对待,避免标签化和刻板印象。

案主的问题需要实现“家庭-学校-社区”合作

李新从小学时期的成绩优异到现在成绩下滑沉溺网络不仅仅是单一的自身因素所造成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用生态系统的视角来看待。李新的初中时期受了哥哥的影响开始接触网络,以哥哥的辈分来看也很难有正确的引导,更多的是带李新走近了网络世界。而父母发现问题以后,更加严厉的看管、切掉网线这种极端的方式并不利于李新能做到改良,反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加上李新父母的学历都是小学的文化程度,这使李新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带头榜样,反而容易让李新觉得不平衡;李新的父亲更多的精力放在职场,在家庭中且偏爱姐姐,对李新没有很好的关注,家庭环境也十分恶劣,经常性的分歧吵架还把气撒到李新身上,可以说李新的一系列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家庭脱不了干系。李新在上课期间逃课去网吧和游戏机房可以看出学校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制约管控作用;所以,社工应该从微观个人、家庭层面到中观学校、社区层面展开介入,利用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资源来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的互动。

服务目标与策略

核心问题的确认

根据上述的案例分析,本案例的核心问题有:

案主因目前沉浸网络世界,成绩下滑,无心学习;

案主心理(自我认知)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处于自卑封闭状态;

案主内心缺乏爱与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