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办好百姓身边的大学.pdf
文件大小:244.3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4.13千字
文档摘要

办好百姓身边的大学

北京市东城区(原崇文区)职工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由政府

主办的综合性、大众化、开放式、区域性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在过

去的50多年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优秀

人才。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大胆改革创新,以“立足东城,服务社会,

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多元开放型学校”为办学

宗旨,坚持“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重点,以社区

教育为特色”的发展定位,大力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发展成人教育、

社区教育、市民教育,主动适应首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需求,探索开

放型成人教育模式,积极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地区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办好百姓身边的大学。

继续教育的基地,区域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1.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东城区职工大学不断强化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

业和科研优势,加强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更新

实践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类、应用类课程比例。

加快实验室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专

业优势,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学生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和实践

第1页共6页

模拟平台。为改变成人高等教育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现状,强化学生

应用技能培养,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职业、岗位素质的需要和

培养学生技能的需要设置实验和实践环节,组织和帮助学生开展创新

性实验,逐步形成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三级

层次,构建了以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专业竞赛、专业实习、毕业设

计和论文为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成人高校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的需求。

各专业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技能,积极开

发建设实验实训室,起草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建设方案和《东城职大

“3+X”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平台》试验项目等,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

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学校尝

试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加强学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适应社会需求

学校紧紧依托首都核心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关注行

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积极与市场、行业接轨,鼓励学生走出

课堂,通过听讲座、参观交流、实地考察、市场调研等方式开展丰富

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将课堂搬到政府产业

规划机关、传统工艺基地和城市建设工地,请区领导、工艺美术大师、

规划建设专家现场授课;同时将公司引进校园,建立校企协作实践基

地,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操作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建

设实践基地和专业实验室,不仅让专业成果接受业界检验,而且也让

第2页共6页

专业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更好地履行其服务社会的职能。

3.整合专业资源,服务区域建设

多年来,学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立足区域经济

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东城区经济文化建设。例如,学校广告设计与

制作专业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多次参与东城区重大设计项目,

如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形象设计、前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资料收集

和设计等。这些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地方实际的举措,在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学生建立起更实际、更具体、更有创新空间的大

基地,为学生以后直接进入区域建设的各种工作岗位,提供最真实的

专业实训。

在履行教育职能的同时,学校尽最大可能让社会共享专业教育资

源,支持学习型社区文化建设,回馈社会、惠及市民,如整合专业教

学资源,建设特色专业网站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紧扣社会热点,策

划社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承办政府(原崇文区)折子工程,编

写市民教育读本;利用自身专业资源,参与民间传统文化设计创新研

究;开展以“新东城区视觉形象设计”为主题的毕业设计实践;利用

专业资源,开展社区市民摄影培训等。这些活动为服务区域经济、提

升市民素质与修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市、区级领导的肯定和

支持,同时也受到了社区居民及企业的普遍欢迎,极大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