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探索
【摘要】数字素养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可采用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当前,包括各级智慧教育云平台在内的云端载体,集中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使学习、应用便捷高效,为培育教师数字素养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宜教云”作为区域教育云平台,紧密对接国家、省级平台,突出地域特色,对教师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多维度的数字素养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云平台;宜教云;教师数字素养
2023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指出,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宜教云”智慧教育平台,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智慧教育基础平台,覆盖“教、学、管、评、研”五大主流教育业务,包括智慧教育基础支撑平台、智慧教育云空间、智慧教育云资源服务平台、智慧教研系统、智慧管理、智能科研管理平台、学校发展综合评价系统等7大类22个应用系统67个应用模块。“十四五”以来,“宜教云”作为国家级、省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个性化补充,进一步有效承担起教师对优质数字资源的学习、应用和之后的反馈、交流等任务,有效赋能区域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云平台,提高数字化意识
数字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数字化相关活动在思维中的能动反映,包括数字化认识、数字化意愿和数字化意志[1]。在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趋势下,提高基于云端平台技术的教师数字化意识,已是新时代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必须帮助教师提高数字化意识,理解应用数字技术资源进行教育实践、探索创新是推进数字时代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积极打破惯性、主动探索、创新实践,为高质量开展数字教育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平台建设人性化。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的今天,智慧教育云平台提供给教师的各项应用,必须具备技术领先、功能适用、操作便捷等人性化特点。为此,宜兴市教育局与“宜教云”承建维护单位定期对接研讨,将一线教师对平台的期待、要求,及时转化为界面或功能上的实际改进、提升,增强广大教师对“宜教云”平台建设的参与度、认可度。相较于最初的区域教育平台,融入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学习分析等现代数字技术的区域教育云平台正朝着“智能”方向发展,有效地推进了数字技术与区域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2]。
二是数字观念普及化。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教室中的儿童早已成为数字社会的原住民,他们具备与数字世界互动的环境与能力。面对这一趋势,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和引导者,必须承担起直面数字化教育的使命,并深感紧迫性。宜兴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教育变革的脉搏,积极行动,从市级到校级层面广泛开展了包括“宜教云”在内的数字素养的普及性宣传和交流研讨活动。这些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如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有效激发教师学习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力,提升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在数字社会中的基本素养,还能够对数字技术的前沿方向,特别是“云”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深刻的认识。
基于云平台,提升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
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了解的数字技术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数字技术技能。当前,涉及教师日常工作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内涵非常广,项目非常多,包括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类数字化设备、软件、平台。学习各种数字技术既有不同的途径方法,也有相似的策略路径,宜兴市对教师应用“宜教云”的培训主要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点”是指骨干高端引领。为深化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的革新,提升“宜教云”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宜兴市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该中心组汇聚了一批智慧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包括智慧教育首席信息官(CIO)和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导师,他们的加入为全市各校的数字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市教育局制定了科学详实的培训研修专项制度,确保每年有重点培训项目、每月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近五年来,全市共开展了65场专题活动,累计达1200多学时,全面覆盖并深入提升了数字技术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这不仅为“宜教云”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的有效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也为各校数字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是指全员精准学习。“宜教云”平台启用以来,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结合各校的实际需求,通过点对点送教的形式,为全市100余所学校开展了“菜单式”培训220余场次,其中在线培训130场次,凸显了“云”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各校数字技术骨干教师更是成为伴随在教师们身边的专家,通过校本研修、即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