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数据流程调查;一、数据流程分析;(3)数据流程图(DataFlowDiagram:DFD):是
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
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4)数据流程调查的目的:要发现和解决数据流动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
数据流程不畅
前后数据不匹配
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2、数据流程分析的内容
(1)收集原系统全部输入单据(如入库单、收据、
凭证)、输出报表和数据存储介质(如账本、清单)
的典型格式。
(2)弄清各环节上的处理方法和计算方法。
(3)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账本的典型样品上或
用附页注明制作单位、报送单位、存放地点、发生频
度(如每月制作几张)、发生的高峰时间及发生量
等。
(4)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账册的典型样品上注
明各项数据的类型(数字、字符)、长度、取值范围
(指最大值和最小值)。;3、数据流程图的特点
抽象性: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
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信息中的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4数据流程图的组成
(1)基本符号;(2)组成要素
①外部实体(ExternalEntity:E)
位于系统之外的信息提供者或使用者,称为外部实体。即存在于系统之外的人员或组织。如“学生处”等
说明数据输入的源点(数据源)或数据输出的终点(数据终点)
起到更好的理解作用,但不是系统中的事物
;②数据流(DataFlow:D)
表示数据和数据流向,由一组固定成份的数据组成,如“选课单”由“学号、姓名、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等成分组成。
数据流可从处理流向处理,也可在处理与数据存储或外部实体之间流动;两个处理之间可有多股数据流。
数据流的命名
用名词,不要使用意义空洞的名词
尽量使用现实系统已有名字;③处理逻辑(Process:P)
表示对数据进行的操作,如“处理选课单”、“产生发票”等。
处理的编号,说明这个处理在层次分解中的位置(分层DFD)。
处理的命名
顶层的处理名就是整个系统项目的名字
尽量最好使用动宾词组,也可用主谓词组
不要使用空洞的动词;④数据存储(DataStore:S)
表示需要保存的数据流的流向,如“学生档案”、“库存台帐”等
数据存储与处理之间数据流的方向(分清是读出还是写入),在同一处理中出现读出和写入最好应使用两个单箭头表示。;(3)数据流程图举例-------订货系统数据流程图
仓库管理员根据手边的货品清单对库房中的货品进行盘
点,盘点结果产生实物清单,库房的有关管理人员将实物清
单与库存台帐核对,如有差异则更新库存台帐。库房主管再
根据更新后的库存台帐以及销售部门提供的用户订货信息编
制订货单,交给采购部进行下一步的进货处理。;5数据流程图的检验
(1)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子图是对父图中处理逻辑的详细描述,因此父图中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必须在子图中反映,即父图与子图必须平衡,或者说,父图与子图必须具备接口的一致性。当数据流被分成若干条时,更应慎重核查。用虚线框将子图中由父图分解展开的处理内容框起来,有利于弄清输入输出数据,便于与父图比较。
(2)数据流至少有一端连着处理框
数据流不能从外部实体直接传送到数据存储,也不能从数据存储直接传送到外部实体。也不能实体到实体或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
(3)数据存储流入流出协调
数据存储必定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缺少任何一种则意味着遗漏某些加工。
(4)数据处理流入流出协调。(数据守恒)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则数据处理无需存在,此时的数据处理成为“黑洞”,只有输出没有输入的数据处理不可能满足。此时称为“奇迹”。当一个数据流过一个处理时,而没有发生变化时,则数据流是否应该经过此处理值得商榷。;6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1)绘制原则
数据流程图应遵守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输入输出、保持平衡的原则进行绘制。
DFD分层表示
平衡原则;;P1;(2)绘制步骤
顶层数据流程图的绘法:
从左至右;分层;四大元素缺一不可;封闭:顶层封闭,
符号完整,子层可不封闭。
①绘制顶层数据流程图
在前面所讲的“物资采购计划制定及审批”业务流程图
的基础上绘制数据流程图。顶层数据流图如下所示。;②绘制第一层数据流图
下一步对顶层中的处理逻辑“物资采购计划制
定”进行分解。将物资采购分为两个处理过程:需求
总表制定和年采购计划制定。图中是物资采购计划
制定的第一层数据流程图。;第一层数据流程图-------物资采购计划制定及审批;③绘制第二层数据流图
下一步对第一层中的处理逻辑“物资需求总表制定”和“年采购计划制定”分别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