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1.1我们身边的数据,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数据处理方法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感知数据的重要性,提升对数据处理的敏感性;通过动手操作,锻炼计算思维,学会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概念,包括数据的定义、类型(如数值数据、文本数据等)以及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通过实例学习如何从不同来源收集数据,例如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并理解数据收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分类、排序等基本操作,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数据可视化: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图表等形式,以便于理解和展示,例如制作柱状图、饼图等,并理解不同图表的适用场景。
-数据与生活实际结合: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将所学数据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解数据在决策、预测等方面的作用。例如,通过分析天气数据来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投影仪、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资源:数据收集与分析软件(如Excel)、在线数据集资源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视频、学生调查问卷模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首先,我会以一个轻松的提问开始:“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需要处理数据的情况?”
2.学生学习:学生们积极分享,比如购物时的价格比较、记录考试成绩等。
3.老师总结:通过学生的分享,我引导大家认识到数据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角色:接下来,我会介绍数据的基本概念,如数据的定义、类型等。
2.学生学习:我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数据的定义和类型,并举例说明。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据类型。
4.老师角色:然后,我会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
5.学生学习:我演示如何设计问卷调查,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6.老师点评: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7.老师角色:接下来,我会讲解数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8.学生学习:我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让学生尝试操作。
9.老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10.老师角色:然后,我会讲解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如制作柱状图、饼图等。
11.学生学习:我演示如何使用Excel制作图表,并让学生分组制作图表。
12.老师点评:对学生的图表制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13.老师角色:最后,我会讲解数据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应用,如预测天气、分析市场等。
14.学生学习:我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数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让学生分组讨论。
15.老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
1.老师角色: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布置以下练习题: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使用Excel制作一张图表,展示数据。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如天气预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预测。
2.学生学习: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1.老师角色:在课堂结束前,我会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
2.学生学习:学生们回顾课堂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
1.老师角色:布置以下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题。
-收集生活中的一种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尝试将数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预测天气、分析市场等。
2.学生学习:学生们按照作业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知识点梳理
1.数据的基本概念
-数据的定义: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以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存在。
-数据的类型:数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
2.数据的收集方法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数据。
-数据库查询法: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3.数据整理与分析
-数据清洗:删除重复数据、纠正错误数据、填补缺失数据。
-数据分类:按照一定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