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银行JX分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2\h\u221771B银行JX分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95431.1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
85441.2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2
18872参考文献 4
15495参考文献 4
1.1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在不良资产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关于不良资产成因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比较多,目前可供查找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且对此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深入,这些研究对我们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1)不良资产成因分析研究
在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方面,Hartmann.P(2023)针对银行的支付体系、财务信息和债务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得出结论,认为资金借贷是银行的核心业务和经营命脉。因此,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一般只会留存少量的流动性资金,这在某种程度上传达从而保证用户日常的取款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李昊天,王子涵,2022)。但由于各种因素导银行面临挤兑问题时,贷款业务的经营就会遭遇较强的不确定性乃至严重危机。JamesW.Kolari(2021),在日本银行业对规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经过实证论证得出一个结论:若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则贷款的集中性趋势越强,发生不良资产的概率就会越低,反之亦然。以上结果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规模更大的银行能更加全面的掌握客户信息,对于风险的把控也就更为精准,不良贷款也会相应地越少(陈思远,杨雨萱,2023)。MwanzaNkusu(2021)在研究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研报告后,得出了相应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全球的经济形势,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放缓、货币的贬值、贸易量的下降等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刘宇和,赵晨曦,2021)。JordanKjosevski和MihailPetkovski(2020)从2005年开始直至2016年,虽然当前研究结果符合理论预期,但在应用这些结论时仍需留意特定情境下的局限性和变量的影响,以便更全面地解释现象并指导实践。未来的研究可以着眼于这些变量的影响机制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利用三种不同的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差分广义矩方法和系统广义矩方法)对爱沙尼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的21家商业银行的银行数据和金融数据进行持续研究得出:这在某种程度上展示在宏观经济层面,GDP增长、公共债务、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影响不良贷款率的最重要原因;在微观经济层面,净资产比率、资产回报率、股权回报率和贷款总额的增长是主要影响原因JordanKjosevski,MihailPetkovski.Macroeconomicandbank-specificdeterminantsofnon-performingloans:thecaseofBalticstates[J].Empirica,2020(republish).。
JordanKjosevski,MihailPetkovski.Macroeconomicandbank-specificdeterminantsofnon-performingloans:thecaseofBalticstates[J].Empirica,2020(republish).
(2)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研究
近年来,国外学者也开始注重对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研究。TirthankarRoy(2005)分析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暴露出来的不良资产管理问题,认为企业兼并、银行改革等形式可以运用到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张文杰,黄婧怡,2021)。Olson(2009)分析了在次贷危机时期,这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美国政府为在金融领域所采取的相关政策,总结出可供借鉴的不良资产处置管理措施。SteaveCheol(2012)提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良资产除了运用传统处置方式,这确切显现了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兴方式进行处置,例如批转、证券化等,从而达到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王晓宇,邱瑞婷,2022)。
(3)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从上面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不良资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因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这两方面,而关于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研究较少,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倾向于理论知识(赵启航,吴梦瑶,2020)。通过这点显示但是由于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国家干预、社会信用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对我国的不良资产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基本国情的差异,从这些讨论中明白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一定能完全运用到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