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脊髓及其内部结构.ppt
文件大小:11.2 MB
总页数:56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6.07千字
文档摘要

一、灰质(一)脊髓神经元的分布根细胞柱细胞轴突组成前根躯体内脏效应器轴突入白质升支降支1、后角:尖、胶状质、头、颈、基底部背外侧束(1)后角边缘核(后角缘层)居后角尖(边缘带),相当于板层Ⅰ含大、中、小型神经元腰骶髓最多胸髓最少发出轴突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参与组成脊髓丘脑束第30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胶状质居后角缘层腹侧,纵贯脊髓全长,相当于板层Ⅱ三叉神经脊束核含大量密集小卵圆形及多角形细胞接受细的传导伤害性和温度觉的后根纤维其内的小神经元发出轴突主要参与形成背外侧束胶状质与后根一级传入纤维发生轴-轴突触推测其对感觉性传入有调节作用(3)后角固有核居胶状质腹侧,纵贯全长,占居头和颈中央部,相当于板层Ⅲ、Ⅳ第31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网状核居后角颈,相当于板层Ⅴ,纵贯全长含中、小型细胞脊髓C1~2外侧索内,自网状核向外颈外侧核(5)胸核(Clarke背核)居后角基部内侧、中间带背侧区,相当于板层Ⅵ、Ⅶ(C8或T1~L2或L3)含大多极和圆形细胞为脊髓小脑后束的起始核(6)后角连合核居后角基部内侧缘、胸核的后内侧,为一窄带含中、小型多角梭形细胞(7)前角连合核位居前角和灰质前连合内侧面细胞形态与后角连合核相似第32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中间带(1)中间内侧核位居中间带内侧部,纵贯脊髓全长含中、小呈三角形的细胞接受内脏传入纤维,发出纤维至内脏运动神经元(2)中间外侧核居T1~L3侧角内含小型神经元为交感节前神经元胞体(3)骶副交感核居S2~4前、后角之间的中间带内为骶部副交感节前神经元胞体(4)背侧连合核位于中央管背侧的灰质连合处,骶、尾髓最明显盆神经和膀胱的内脏传入纤维大部分至此核孤束核,是接受内脏初级传入为主的感觉核团第33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前角含大、中、小型神经元大、中型神经元中2/3为α运动神经元1/3为γ运动神经元小型细胞为中间神经元,还包括Renshaw细胞(1)α运动神经元:大多极神经细胞,d>25发出纤维支配梭外肌,传递运动冲动生理学将α运动神经元分为轴突传导速度慢,支配红肌纤维,维持肌紧张,对紧张性牵张反射起作用紧张型:位相型:轴突传导快,支配白肌纤维,使肌快速收缩,对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起作用(2)γ运动神经元:散布于α中,d=15~25发出纤维支配梭内肌,参与肌张力维持和腱反射功能生理学将γ分为支配肌梭内核链肌纤维,其感受装置对缓慢持续牵拉较敏感静力型:动力型:支配肌梭内核囊肌纤维,其感受装置对快速牵拉较敏感这两种细胞尚无解剖上的区分标准第34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Renshaw细胞:为短轴突的抑制性神经元居前角腹内侧部或中央,相当于板层Ⅷ、Ⅸ之间前角运动N元内侧组外侧组中央组:前内侧核后内侧核前外侧核后外侧核后外侧后核见于脊髓全长,支配躯干(中轴)肌在脊髓两膨大处最发达,支配四肢肌间断,见于某些脊髓节段,如:膈N核C3~4,副N核C1~6α(胆硷能N元,兴奋性)(甘氨酸能N元,抑制性)R保证肌肉运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骨骼肌第35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脊髓神经元构筑分层Rexed(52年)对猫脊髓灰质提出板层概念后角ⅠⅡⅢⅣⅤⅥ中间带前角中央灰质ⅦⅧⅨⅩ第36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板层Ⅰ:相当于后角缘层含大、中、小型N元,含后角边缘核接受后根外侧部细纤维皮肤伤害性刺激冲动可直接至Ⅰ、Ⅱ层板层Ⅱ:相当于胶状质含密集小N元(圆或梭形)板层Ⅲ:呈带状横跨后角,N元胞体比Ⅱ层略大细胞大小不等细胞发出树突Ⅰ、Ⅱ、Ⅳ、Ⅴ层轴突:大部分止于灰质内可能属中间N元板层Ⅳ:居后角头中心,是Ⅰ~Ⅳ层中最宽的一层相当于后角固有核其树突呈放射状伸入胶状质,大部分与一级F突触板层Ⅴ:位于后角颈分为外侧部1/3:胞体大、多,“网状结构”内侧部2/3:胞体小、少第37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板层Ⅵ:居后角基底部,两膨大处最明显分为内侧部1/3:胞体小、密,接受肌肉Ⅰ类传入纤维外侧部2/3:胞体大、疏,接受下行纤维终止板层Ⅶ:相当于中间带包含胸核、中间内侧核和中间外侧核板层Ⅷ:胸髓于前角基部,两膨大处则局限于前角内侧部多为小、中型三角形和星形细胞板层Ⅸ:胸髓于前角最前部,两膨大处向外、后侧扩展含αγ运动N元和中间N元板层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