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麻醉药品与深静脉穿刺.ppt
文件大小:1.14 M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2
总字数:约3.37千字
文档摘要

关于麻醉药品与深静脉穿刺第1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用麻醉药局麻药:是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暂时性、可逆性感觉丧失的药物。全麻药:是能可逆地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不同程度意识、感觉与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利于进行手术的药物。第2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局麻药①酯类:如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由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②酰胺类: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2.一次限量普鲁卡因1000mg丁卡因80mg利多卡因400mg布比卡因150mg罗哌卡因250mg第3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局麻药2.局部麻醉:使用局麻药阻滞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末梢而不使神志消失。具体又可分为:?

(1)椎管内麻醉。?

(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2)硬膜外阻滞麻醉(含骶管阻滞)。?

(2)神经丛阻滞:如颈丛、臂丛神经阻滞。?

(3)神经干阻滞:如肋间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等。?

(4)区域神经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

(5)表面麻醉:粘膜下末梢神经阻滞。?

(6)局部静脉:肢体阻断循环后局部静脉注入局麻药。?

第4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全麻药1.全身麻醉: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进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使神志消失统称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具体又可分为:?

(1)吸入麻醉:应用气体或挥发性麻醉药吸入肺内达到全身麻醉。?

(2)静脉麻醉:应用静脉麻醉药静脉注入达到全身麻醉。?

(3)基础麻醉:病人在人手术室前先行肌注或肛注适量麻醉药使意识消失,有利于入室后诱导平顺,多用于小儿病人。?

第5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全麻药分为:1.诱导药: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2.镇痛药;舒芬太尼,芬太尼,瑞芬太尼(维持镇痛)3.肌松药;顺阿曲库铵,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吸入麻醉的目前使用的是七氟烷,小剂量使患者意识消失,大剂量会达到镇痛和肌松的作用第6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阿托品在全麻术前用药中的作用1、阿托品用于麻醉前用药主要目的是使气道粘膜及唾液腺分泌减少且能减少麻醉前使用阿托品所致口渴等副作用。过去使用氟烷麻醉时迷走神经张力较高术前应用阿托品具有意义。在现代麻醉中,这些药品逐步被淘汰。阿托品作为全身麻醉前用药,主要是为了抑制术中唾液腺及呼吸道分泌。主要作用是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起到干燥的作用。全麻手术前使用:因为全麻一般都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喉罩置入,对于呼吸道都有或多或少的刺激,气管插管时更为强烈,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在术中会引起气道阻力的升高影响正常的机械通气。术毕如果呼吸道内在吸痰后仍残留许多呼吸道分泌物,对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引起肺感染、肺不张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加快心率:防止迷走神经的不良反射。阿托品作为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前用药是为了对抗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使心率加快。在入腹时静脉注射阿托品则能防止胆心反射。第7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芬太尼全程超前镇痛的意义芬太尼是当前麻醉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轻,一般不影响心肌收缩力、不影响血压。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疼痛刺激会引起脊髓和脑内疼痛传递增强最终导致对疼痛的感知提高。手术中的伤害性刺激强度经常改变,当刺激增强后病人应激反应迅速被激发,此时给予阿片类药再抑制应激反应为时已晚。如果提前预知,在刺激增强前给予阿片类药可使病人的应激反应得到抑制,病人的心血管系统反应则较轻微,这对于有心血管系统病变的病人更为有利。超前镇痛的观点现已被广大麻醉医师所认同。第8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丙泊酚的应用丙泊酚:1.麻醉给药:建议应在给药时[一般健康成年人每10秒约给药4ml(40mg)]调节剂量,观察病人反应直至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2.0~2.5毫克/公斤的丙泊酚;超过该年龄需要量一般将减少;ASAⅢ级和Ⅳ级病人的给药速率应更低,每10秒约2ml(20mg)。第9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丙泊酚的应用2.通过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丙泊酚都能够较好的达到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浓度。持续输注所需的给药速率在个体之间有明显的不同,通常4~12毫克/公斤/小时的速率范围能保持令人满意的麻醉。用重复单次注射给药,应根据临床需要,每次给予2.5ml(25mg)至5.0ml(50mg)的量。第10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依托咪酯脂